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认为化学难学,由于化学的知识繁杂,因此好多学生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而想要学好化学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接下来就有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的详细内容,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 液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结晶的方法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溶 解 度 知 识 点
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就会越大,如果是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就会越低,大部分的固体是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就会增大,只有少部分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是很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如下,基本特征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混合物。
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石灰水 氢氧化钙Ca(OH)2 水H20盐酸 氯化氢HCI 水H2O碘酒 碘I2 酒精C2H5OH。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一、溶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
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
4、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
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
三、溶解度
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单位:g/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
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
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
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
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
0—0.01g:难溶
0.01—1g:微溶
1—10g:可(能)溶
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CO2溶于水:制汽水时必须加压并保持低温
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原则
温度一定
饱和状态
公式
s/100=m质/m剂
s/100+s=m质/m液
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降温结晶((点燃→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五、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m液=m质+m剂(体积不可加减)
2、溶质的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比值
质量百分比浓度:c%=m质/m液ⅹ100%
体积比浓度:
1、:4的硫酸溶液(1——V质;
4、——V剂)
对于饱和溶液:c%=s/s+100ⅹ100%
3、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
(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稀释浓溶液则只需量取不称量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三化学考点知识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3、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25、BaCl2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1、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从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4、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 氯化钠溶液的形成:以Na+、Cl-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蔗糖溶液的形成:以蔗糖分子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6、在水、油混合物中加入某些物质,振荡或搅拌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金属表面油污清洗、洗涤剂、洗发精等都起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7、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8、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9、水中溶有少量固体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沸点升高。通常在冬天向车辆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0、当物质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扩散出来后,溶液中便存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可以导电,如NaCl溶液、稀硫酸等,若物质在水中以分子形式扩散出来,则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这些溶液不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 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 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
石灰水 氢氧化钙Ca(OH)2水H2O
盐酸 氯化氢HCl水H2O
碘酒 碘I2 酒精C2H5OH
4、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ω)= =
(3)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是搞清溶质、溶剂、溶液及溶质质量分数这四个量的关系。
(5)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1)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5g=47.5g 。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3)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4)装瓶,贴签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7、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计算计算依据: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8、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
⑴ 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⑵ 不溶物残留于过滤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
⑶ 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⑶、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⑷、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⑵、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⑶、有关计算:
例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将15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若将20gNaCl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设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质量为X的NaCl,则有:
温度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饱和溶液质量
20℃ 36g 100g
X50g
36g : 100g = x : 50g 则x=18g。
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18g,故15gNaCl在5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
= ≈23.1%
若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也最多只能溶解掉18g,另2gNaCl的固体形成沉淀,所得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26.5%
答:略
⑷ 溶解度曲线:
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Ⅰ.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Ⅱ.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Ⅲ.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P点意义: 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
4、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
②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6、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⑴、适用范围: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其中一种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⑵、操作步骤:①配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物质(硝酸钾)的热的饱和溶液。
②冷却结晶。
③过滤。
初三是初中生活的收尾阶段,初三学生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以下是我对初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化学知识点初三有关溶液总结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精选初三化学知识点
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酸→盐+氢气(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4)碱+酸→盐+水(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金属氧化物,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h2o==2naohk2o+h2o==2kohbao+h2o==ba(oh)2cao+h2o==ca(oh)2(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可溶性碱so2+h2o==h2so3so3+h2o==h2so4cuo+h2o2fe(oh)3加热fe2o3+3h2o
以上就是我为初三学生总结的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即将要中考的初三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