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作为正体文字的朝代是秦朝。篆书的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尖笔,收笔是“悬针”较多。篆书包括大篆、小篆,大篆指的是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小篆又称“秦篆”, 指的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篆书是中国古代字体之一,起源于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发展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成熟于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并在汉朝达到了巅峰。篆书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形态独特,笔画遒劲有力,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篆书主要用于刻印,如印章、石碑等,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秦朝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
小篆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字定型的开始。一直流传至中国末年期间,大约公元8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小篆产生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的产物。在秦国原先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不断简化和规范,同时取消了其它六国文字创制出来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一直流传至中国末年期间,大约公元8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是由于小篆字体优美,始终受到很多书法家青睐。并且又因为它的笔画结构复杂、形式奇特,在古代经常作为官方防伪印章上的防伪标志。
小篆之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等多种书写文字,但是直到小篆形成,中国文字才算是开始定型,它的轮廓、比划、结构都相比比较规范,也有了一定写法,极大削弱了之前文字的象形特征,让文字更加符号化。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篆书作为正体文字的朝代是】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