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从技法上可以分为写实、写意、工笔三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传统的国画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墨画,以笔墨纸砚作为主要的绘画工具,在创作中注重写意,追求神韵,而忽略物象的神似,就像齐白石说的那样: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追求写实,它的四大元素或者说四大技法分别是:要有精确严谨的造型,饱满绚丽的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关系,质感鲜明的笔触,要实现这些,必须以素描作为根基。
传统的国画不需要学习素描技巧,只需了解笔墨和宣纸的特性,掌握国画的技法和技巧,就完全可以画出趣味十足的国画作品。
综合来看,国画的三大技法形式分别是笔法、墨法、构图。
笔法就是用笔的具体方法,跟书法上的用笔完全一样,包括怎样起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起笔和收笔时要善于变化,运笔时要沉稳,给线条融入一定的力度。
画画时,笔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描绘对象的特质来具体对待。比如,画树干的轮廓时,为了体现树干的高大挺拔,宜采用中锋用笔。画乡间小路或小溪的轮廓时,用“屋漏痕”能较好地展现出它们柔韧的特质,也能展现出应有的节奏感。
墨法就是用墨的方法,传统国画里以墨和水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来体现墨的干、湿、浓、淡、黑五个层次感,墨的层次感正好构成了画面的节奏韵律和艺术张力。宣纸因为具有柔韧、吸水性强,既不光滑也不粗糙利于行笔的特点,这些特点非常利于水墨混合物在表面展开渍化作用,形成千变万化的墨韵。
在用墨时,同样要注意变化,什么地方该用浓墨,什么地方该用淡墨一定要考虑清楚才能下笔。通常来讲,有质感的物象,比如,石块、树干,物象的体积,物象背光的地方,都宜采用浓墨,能给观者带来沉稳、厚实的感觉。
构图就是按照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创作意图对画面进行调整和安排,经典的构图绝不是对原物的照搬和复制,而是遵循一定程度的取舍,哪些元素不需要出现在画面中,哪些元素本来没有,但为了创作需要会特意添加上去。
国画有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种类,每个种类的构图都不一样。
在山水画里,通常采用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来取景,常用的构图有之字形构图,顶天立地式构图,侧立式构图。
之字形构图侧重展现山峦曲折迂回的纵深感。
顶天立地式构图重在展现山体的高大巍峨,比如,北宋国画大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顶天立地式构图的杰作。
侧立式构图注重展现山体一侧的气势,左右两侧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花鸟画的构图也非常多,常见的有S形构图,交叉形构图,半环形构图,以体现出花花草草的灵动和优雅为主要原则。
人物画的构图主要有纪念碑式构图,三角形构图,中心式构图。
纪念碑式构图用来展现人物的高大伟岸。
三角形构图里,人物的连线会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构图用来体现画面的稳固关系。
中心式构图往往用在人物群像里,在一群人里边,以一个重要人物作为中心,其他人围绕在他的左右两边展开刻画,这种重在体现重要人物的精气神。
中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三类。这种划分方法大约在唐代中期开始形成,原因是,中国画大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人物是最早出现在绘画题材里的元素,一些花卉和山峦经常出现在人物画里,被当作是人物画的背景,只占画面比例很小的一部分。
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思想的盛行,不少文人雅士,如陶渊明、谢灵运、竹林七贤等,喜欢隐居到山林,与自然万物为伴,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并创作了许多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所描述的田园生活景象,深刻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创作思想,逐渐地,花卉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一门独立的画种。中国画的包容性,还体现在能够把极度的写意和极度的工笔结合在一起,这种绘画方法,就叫兼工带写。兼工带写,就是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方法,都在一幅绘画作品里面。
甚至画一个牡丹,也能兼工带写。例如,牡丹的花头是写意画的方法,取其笔墨淋漓,牡丹的叶子又是用工笔画的方法,取其装饰性效果和色彩的发挥。兼工带写的国画,在创作方法上,介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一幅画里,主要细节会采取工笔画的技法,对其精雕细琢,而背景装饰则会用写意画技法一笔带过。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中国画从技法上分为哪三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