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到底是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要说怎样的选择对个人发展更好,关键是要根据考生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职业理想等情况,在充分了解相关学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学校与专业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下面高分号提供了三种思考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思路一:根据个性特点定报考策略
一份理想的志愿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出的。
1、综合素质较高,但职业倾向不明确,并对个人实力和在大学中的发展充满信心的考生,不妨采取学校优先的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为尊重考生的志向和爱好,出台了允许一、二年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另外,高校课程的开放性和学分制的灵活性,也使这些同学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辅修和第二学位学习等,以获得更多学习自己喜爱专业的机会。
2、有明确专业倾向的考生应以侧重选择专业为主。
个人兴趣是选择专业的一大重要因素,你喜欢什么你将来才更愿意做什么,志趣不和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因为厌学而无法继续学业或荒废学业的例子都不鲜见。
思路二:根据报考院校类型定报考策略
报考不同类型的学校,所采用的策略应有所区别。
1、想要报考研究型高校的考生,最好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实力。
进入一所实力较强的高校,即使在入学时不能进入首选的专业学习,今后也是有机会再次选择专业的。除了转专业、辅修和第二学位等方式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还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一两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再进行专业分流。
2、想要报考应用型高校的考生,最好优先考虑专业。
就读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有所不同,应着重考虑其专业是否有特色、有地位、有影响,而且最好选择所报考学校最强的专业,这一点在填报二本及其以下院校时尤应注意。因为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填报志愿最好以就业为指导,选择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尤其是那些社会紧缺的专业,今后也许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前景。
思路三:根据分数排位定报考策略
高考成绩是影响考生志愿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每年各地区高考上线考生的成绩分布,均会呈现“宝塔型”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档位的分数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1、所在档位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采取学校优先的策略,重点考虑那些综合实力强、社会美誉度高的院校。
2、所在档位排名稍后的同学,则可以采取专业优先的策略,院校综合实力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所选择的专业却是该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考大学是选专业重要还是选学校重要】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