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过程感悟

 2024-11-28 10:21:01  阅读 899  评论 0

摘要:从2009年的11月开始,我就走上的考博的道路。首先是学院的直博申请。(遗憾的是,我由于没有发表的文章和其他各种原因,直博没有申请上)。对此我也没有觉得特别的遗憾,只是想着如果参加博士考试的话,我可能还可以选个名气更大的导师呢!内心深处还有些许庆幸,庆幸自己可以不

从2009年的11月开始,我就走上的考博的道路。首先是学院的直博申请。(遗憾的是,我由于没有发表的文章和其他各种原因,直博没有申请上)。对此我也没有觉得特别的遗憾,只是想着如果参加博士考试的话,我可能还可以选个名气更大的导师呢!内心深处还有些许庆幸,庆幸自己可以不再做硕士期间的课题了,(由于本人物理化学知识有限,对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实验进行的不太顺利),此外,我想着在考博士期间通过对课本有时间认真研读一下,对自己今后的科研道路起到指导作用。

就这样,我开始了考博的复习之路。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任务量,好像是只关注量而不注重质。就这样复习了两个多月,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考上,我当时都有些纳闷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而且接近考试时,说实话,我自己心里头根本就没有底。在这种很奇怪的心态下,我参加了博士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不是特别理想。

回想自己的考博之路,我有一些感悟:当你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心态,为了这个愿望和目标,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会成功。而且,我觉得你付出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的回报,可能有时候某些回报会来的晚一些。

考博过程感悟

此外,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要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好多事情当时没做好,等你回过头重来的时候,发现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把事情做好。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更多2014考博信息请关注在线考博频道。

博士面试经历及感想

我的博士面试经历及感想

前几天,终于考博上线,初试成绩第一,收到了复试通知。

复试成绩还可以,排在专业第3位,主要原因是我的英语口语不太好。

现把复试过程中的一点感受说一下,不对之处大家多多指正。

感受一 :尽管有很多人说,博士面试是走形式,随便问问而已,但对于一般像样一点的学校和专业,还是有自己的面试主题,本人认为,那就是:即然是博士面试,那就要考察你的知识面是否广博,在我面试过程中,面试的七位博导的问题五花八门!我们不可能全部会答,但假如多数不会,显然是不可以的。

感受二 :专业基础(或学科基础)还是比较重要的。我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因此,面试过程中,导师们对运筹学的知识明显问得要多一些,有两位老兄因为运筹学的相关知识答得不好,而被刷掉。

感受三 :反应能力。对实在不会的问题,就说不会,可以干脆一点。如了解一点,那就答慢一点,好好想想,导师们一般会给你时间的,但一定不要乱说。

感受四 :必问问题就是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

博士期间的`的研究计划当然是越详细越好了,说明你对导师与研究方向极为熟悉,专业功底极为扎实,攻读过程中导师可以少费点力啊!

但一般而言,我们不会太详细,此时,一定要说自己非常有把握,真正熟悉的内容,宁缺勿滥!

当时我的回答是分为两个方面的想法,一方面将从事理论付诸实践方向研究,把所学专业方面的先进理论付诸于应用实践;另一方面,理论创新研究,如果有机会,会在相关模型设计、构建与方法创新有所突破。

感受五 :也要了解一点回答问题的基本技巧,不要太呆板,太就事论事!

如以前炒的沸沸扬扬的北大初试第一名被淘汰现象,当时,导师们问那位倒霉者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显然问题绝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实际是想让你说一下对专业的认识的。而那位倒霉者就说“喜欢费孝通的某一名著”,显然有点答非所问!一方面显示其出反应能力有缺陷,没搞懂导师到底想问什么:另一方面,失去了阐述自己对专业认识的机会。

考博与读博有感

对于理工科的大多数考生而言,在面对考博学校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大学之间犹豫徘徊,我想就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家知道中科院相对与学校而言,其科研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所里的老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他们的所有精力是全部放在科研这块的,尤其是上海这边的研究院所,很多是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其课题的研究也是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的。所有这些繁重的科研任务,都是需要他们所带的博士,硕士所承担的!所以如果大家选择到中科院读博的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现在研究所就是一个企业,你需要遵守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规定,承担一定量的甚至是繁重的任务。相对于高校而言工作是繁重的,休息和空闲时间也是很少的。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这样也是好事啊,可以又很多锻炼的机会,的确这种繁重工作的的确确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可是锻炼有长有短,机会有大有小,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种锻炼就是非常简单的、机械的劳动而已。以前考博的时候遇到过福建一个晶体研究所的一个女孩,那是她还只是在读硕,考完试后,我问她是否还在上海多待几天看看同学,再玩玩,她说“不行啊,老板就给了我这几天的假啊,回去等着我去做事呢”。

大家选择研究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录取的所有学生是公费的,每月的工资是不菲的,研究所的待遇差别也很大,一般的一个研究所至少都在1000以上,遇到北京半导体所,还有上海的微电子所这些好的研究所,待遇都是很不错的!我想这一点一定是大家动心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既然大家都读了博士,对于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和目标,就在上海而言博士理工科毕业一般刚刚参加工作,月薪拿到1w一般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学校和研究所的`的时候,可以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钱,而左右了你的思维。读博期间最大的困惑就是金钱的匮乏,上海的高校比如交大,一般一个月的收入也在800左右,和一般的研究所所差别不是很多,如果让我作出选择的话,我还是愿意选择高校。毕竟那些钱的因素,等以后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可以收回来了!至于其他的原因,我在下面还会继续讨论。

对于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想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点,首先从企业对高校和研究所的认可的角度出发,就上海的就业而言,上海的企业对于理工的学校的任何最看好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其次同济,文科类别的专业首推复旦大学,当然象复旦的微电子,医学也是非常出名的!对于研究所的认可程度远远逊色于大学。同时各个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远远高于研究所的招生数量,本身的同学,校友,这些无形的人脉对于你眼前的就业以后的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觉得对于那些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博士一路走来的学生而言,读博的这三年的时间是对于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缓冲时间,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做些工作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比如口语的提高,社会实践的参与,等等,结合自己的特点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计划的,由于在上海呆了将近一年,这时候我对于上海高校的学生找工作相对外地的学生好找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上海的学生之所以留在上海的很多,被众多上海企业所欢迎,除了以前所说的上海人排外的理由之外,上海的学生地处家门口参加上海各大招聘会的机会很多,面试也很方便,不像外地的学生今天到上海,今天就要把工作找好,很难在在上海停留,住宿,吃饭,太多太多的不便利让他们早早的打道回府,更重要的一点,据我了解,这边很多高校尤其是交大,同济,很多开学研三的同学,很少暑假闲着的,他们在读,或者假期都会主动的寻找企业参加实习,为即将的毕业后找工作积累经验,寻找单位。这种参加实习的比列和意识要远远高于内地的一些高校的!我想这也是上海的高校学生普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的氛围是非常好的,每天各种各个学科的讲座,丰富的图书馆的资源,大量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我们最后进入社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缓冲的机会!

呵呵,如果即将读博的同仁没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那么选择高校读博也许会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由,看看比如交大bbs的lovebridge板块的火爆,就该明白什么意思了把!

其实我只是选择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有新的观点(研究所容易出成果,联系出国有利等等),我也很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这样讨论的越多,对问题的了解和体会的程度就会越深,我想对于大家最后作出决定肯定会有很好的帮助的!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考博过程感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361497.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730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