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

 2024-11-28 10:12:01  阅读 945  评论 0

摘要: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维特金于1940年代发现了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信息加工时个体对内外信息的依赖程度。场独立性 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信息加工时,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或内在的参照,与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维特金于1940年代发现了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信息加工时个体对内外信息的依赖程度。

场独立性 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信息加工时,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或内在的参照,与人交往是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

认知风格

所谓的心理分化是指自我与环境的分离。

场依存性 的人在信息加工是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能够考虑对方的感受。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谈扒铅的许多方面,整体上说,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而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含好

冲动型-理智型

卡根等人把认知风格分成两种,冲动型和理智型。

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和精确程度上。

冲动型 其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他们多使用整体性的信息加工策略。

理智型 其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他们多采用细节性的信息加工策略。

同时性-继时性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出两种认知风格,即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风格。他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继时性 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此虚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计时加工, 一般而言,女性擅长纪实性加工 。

同时性 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饰演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这类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依赖与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一般而言,男性擅长同时性加工 。

同时性和及时性是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但是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相互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深层加工-表面加工

这是根据个体信息加工的深度所作的分类,

深层加工 是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梁结合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

表层加工 是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连接起来。

辐合型-发散型

据美国的吉尔福特研究。

辐合型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符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解答。

发散型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是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普通心理学答案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 急急急,明天考试了。。

(一)智力的认知过程

戴斯的智力PASS理论是建立在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为探求智力的本来面目,戴斯强调必须把智力看做认知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根据大脑的活动来概括认知过程,并编制了相应的智力测试量表。那么何谓PASS理论?PASS理论是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继时性加工的认知机能模型。该模型是作为一种新的智力观而提出的,是在进行了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之后得以形成的。这4个大写字母分别代表计划(Planing)、注意(Attention)、同时性(Simultaneous)—继时性(Successive)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过程形成了一个复杂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注意过程是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功能平行,两者处于中间层次;计划过程是最高层次。3个过程密切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进行。PASS理论的具体内容如下。1注意过程。戴斯认为,注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信息加工形式,我们在考虑人类的注意时,我们也就是在研究智力活动。注意的主要形式姿橘有维持性注意和选择性注意。维持性注意是对单一信息源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的注意保持。选择性注意既可集中也可分配。选择性注意的任务有很多类型,测试着选择性、抵制分心和改换策略这3个相互区别的成分。注意的选择性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材料驱动与记忆驱动。材料驱动要求觉察出形状上的相同,记忆驱动要求觉察出类或名字的相同。为了进一步强调注意在智力行为中高级的认知功能,戴斯借助格希温德(Geschwind,N,1982)关于注意系统的5个主要特征,突出了注意与智力的关系。这5个特征是:

(1)注意具有选择性(选择性注意);

(2)注意具有稳定性,一旦做出选择注意就可保持一段时间(维持性注意);

(3)注意具有转折性;

(4)在集中注意之前,往往对一个宽广范围内的刺激加以观察;

(5)个体对某类刺激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戴斯指出,注意状态和选择性的保持是辨别和概括的基础。注意必然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被运用,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任务来评估。注意通过与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联系而成为智力行为的本质成分。对注意复杂的认知功能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注意的评估和测评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评估人的智力。2信息的编码: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戴斯认为,加工系统也称作“编码”系统。编码(coding)这一术语比加工(processing)更准确,加工比编码涵盖的范围要广。在他的阐述中,分别使用了这两个术语,只是根据具体情况来指明其含义。戴斯强调:“加工系统的作用对信息加工的PASS模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1](P52),应在注意与计划相结合的前提下来看待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两种加工是平等的。在不同水平层次上,都要求两种加工的参与。在大多数任务中,“可以看到同时性和继时性迹宽团编码的循环层级。”[1](P60)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都适合于言语的或空间的、情节的或语义性的信息。同时性加工包括将刺激整合成集合,或是对有共同特性的许多刺激进行再认。继时性加工是将刺激整合成暂时性的系列组合,并将其保留起来。戴斯指出,在知识的获得、贮存和提取时,一般根据任务的要求来决定是使用同时性加工还是使用继时性加工,证明听觉和视觉形式的任务都涉及到继时性加工。理解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也涉及使用继时性加工,而对句子意义的理解则涉及到同时性加工。通过对香港、印度、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同年龄人群的调查和研究,戴斯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可发现有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的因素。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尽管在文化、言语和社会经济状况上有很大的差异,但用来操作同时性、继时性加工过程的任务在功能上是相似的。戴斯指出,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互相补充的,并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了界定,可以用巧顷于指导智力测量、预测与成就技能的关系。戴斯认为,计划是将注意与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过程联系起来的中心过程。计划是人类智力的最本质之处,它涉及到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表现监控以及应用信息编辑过程的能力,它在高级水平的认知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计划过程是个体通过使用与知识基础相联系的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过程,为个体提供了决定并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便利。计划过程包括计划的产生、选择和执行3个主要方面。戴斯指出,一个好的计划往往包括一系列执行的动作。首先,给个体呈现一个任务,他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可能涉及到注意、同时性和继时生加工过程,但最主要的是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要决定是否需要一个计划,并努力寻求一种解决方法。最后,要不断地修改重复,直到任务的完成。

我有,第1到8章是同学整理的,第10章到第14章我自己弄的的,9章你就自己弄一下了哈,期末复习我就抱着背了这个,有原题哦,你看着有用的采纳一下吧

10——14章

第十章

1 什么是情绪,具有哪些功能?

(1)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培渗。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与环境间的某种联系的维持或改变,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需求和愿望时,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相反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2)1、 适应功能:

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起身体的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和状况,适应社会需要,求得跟好的生存和发展。可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根本上——服务于人,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2、 动机功能:

情绪对生理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的激发有机体的行动。

3、 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起瓦解和破坏的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的效果。

4、信号功能:

具有传递信号、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

4论述情绪的中枢机制,脑的不同部位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功能?

情绪存在两种基本的系统:即趋近系统和退缩系统,研究表明它们是由独立的神经回路执行的,主要涉及的脑区有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及前扣带回和脑干网状结构。

(一)前额皮层

对正常人、脑损伤病人、情绪障碍的研究,发现左侧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二)杏仁核

恐惧反应的中枢,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

(三) 下丘脑 :

刺激动物下丘脑的不同部位:

1、斗争或者发怒;

2、逃避或者恐惧

(四) 网状结构:

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保证人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网状结构也与情绪的激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林斯里指出: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5 论述情绪的外周机制,它们在情绪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一)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在情绪活动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变化。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

(二) 情绪与分泌系统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此吵观指标。在特定情绪下,外部腺体的活动会相应变化,比如 悲痛或过分高兴时流泪,焦急或恐慌时冒汗, 紧张时口渴、食欲下降,过度恐惧是大小便失禁 ;配扒脊不同情绪状态下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变化,如学生考试前的紧张情绪影响肾上腺的分泌,提高血糖,加强交感神经活动。

(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种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即表达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这些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这种调节具有随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6 什么是表情?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在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以及言语的变化,统称表情,主要分为面部表情 (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表现情绪),姿态表情(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以及语调表情。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非语言信息和非感觉反馈

9什么事沙赫特的情绪两因素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 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的结果,其中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10.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有三个层次的评价:

(1) 初级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对自己是否有厉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2) 次级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要涉及到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其中,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3)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

11.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有哪些类型和原理。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的内容:

(1)具体情绪的调节:负性情绪调节悲伤时想开心;正情绪调节取得好成绩时不骄不躁

(2)唤醒水平的调节:包括抑制、削弱和掩饰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3)情绪成分的调节: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和情绪系统外的认知和行为(情绪格调的调节、动力性的调节等)。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制。

类型:

(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

1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妈妈离开,小孩哭,告诉他妈妈只是暂时离开(改变小孩的认知),缓解其负性情绪;

2外部调节来源与个体以外的环境(人际、社会、文化、自然等)

妈妈离开,小孩哭,把爸爸叫过来,缓解其负性情绪

(二)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1修正调节—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节和修正;

2 维持调节—主动维持正情绪;

3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三)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1原因调节—针对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对情绪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

2反应调节—在情绪激活或诱发后(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叫做良好调节;当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就是不良调节。

第十一章

1 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1)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是影响活动成败和效率的直接因素,是非常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2) 关系:

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两种形式,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是一种个体体验,主要表现在动作执行的经验,可分为操作活动方式和心智活动(智力活动)方式。

 三者是不同的

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知识。

 三者密切联系:

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 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2 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试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核心是抽象概括能力;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力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决定于禀赋,其发展与年龄的发展有关系),是依赖于先天禀赋和神经系统成熟的智力。操作能力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液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能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4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是什么?

(一)能力的因素说

(1)独立因素论,美国桑代克,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2)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

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

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

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

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 评价:为研究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订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但斯皮尔曼强调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两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智力多元理论,美国加德纳,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读写和日常会话,大脑的布罗卡区。

2逻辑—数学智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考。

3空间智力:认识环境和辨别方向。大脑的右后部。

4音乐智力:辨别声音和韵律表达,大脑的右半球。

5运动智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大脑运动神经皮层。

6社交能力: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能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二)能力的结构理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JPGuilford, 1967)

智力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 操作和产品。

5

这样在理论上就有可能有5╳5╳6=150种可能的智力因素,而每一种智力因素就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都分别由心理操作、内容和产品构成。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智力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分为两个大因素群: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以及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第三层分为几个小因素群;第四层即指各种特殊因素,即斯皮尔曼的S。由此可见,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的深化,在G和S之间增加了两个层次。

 智力的PASS模型

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包括了三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

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Arousal)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模型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上。第一个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建立的智力模型。

5如何理解智商?怎样根据智商来了解一个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8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的作用:遗传是指生物将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传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环境的作用

A产前环境(胎教)

B早期经验(狼孩)

C学校教育

(3)实践活动(炼钢工人根据火焰颜色辨别壁炉温度,油漆工变色能力高度发展)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A.人的能力发展与他的心理品质是密不可分的。

B、坚强的意志对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结果。

智力基本上决定于大脑的构造、决定于出生前,但是智力转化为实际能力和事业成功决定于后天环境和个人努力。

9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在今后发展中如何更有效的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十二章

1 心理学家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的过程与表现方面的独特方式。人格可以划分为内在结构、人格过程、人格表现各个方面。

特性:独特性、稳定性(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统合性(整体性)、功能性

2 人格包含了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

 人格的成分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 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格。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是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3 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比较两种人格特征的区别。

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许多社会道德含义。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合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中。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 两种特征的区别如下:

①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环境熏陶、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②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③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表现为个体习惯的行为方式,这种习惯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就的影响十分重要。

9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

1)生物遗传因素

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③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3)家庭环境因素

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三类,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

①权威型教养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②放纵型教养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③民主型教养方式

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4)早期童年经验

在儿童早期,父母的忽视和虐待对子女的心理有明显不良的影响。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

(5)学校教育因素

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管理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6)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

(7)自我调控因素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11认知风格的类型。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 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 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 场依存性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 冲动型—沉思型:

 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使用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策略。

 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使用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细节性策略。

 同时性—继时性:

 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步分析问题,每一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

 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第十三章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1)学习是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比如,个体学习开车,在教练的教导下,反复的练习,从而产生了行为的持久的变化,即习得了开车的技巧,学会了开车。

(2)特征

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例如,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之后就可以解答复杂的算术题。

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无论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只有行为改变的持续时间较长,才可以称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或疾病引起的行为的改变是短暂的,就不是学习。

③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例如,从黑暗的**院出来,在阳光下产生的明适应就不是学习

2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派别是什么?二者的异同?

(1)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派别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3)两者的区别如下:

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只好说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一)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华生

1实验相关概念

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如引起狗分泌唾液的食物。

中性刺激(无关刺激):没有必然联系的刺激,如脚步声预购分泌唾液没有必然联系。

条件刺激: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结变成了条件刺激,如脚步声预食物同食多次重复出现后,狗听见脚步声分泌唾液。

无条件反应:自然的生理反应,如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

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核心: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重复配对,导致中性刺激也能引发有机体在无条件刺激条件下的行为。

(二) 操作性条件作用:桑代克、斯金纳

1桑代克迷箱实验—尝试错误学习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

相关概念:强化与惩罚、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强化的程序: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4简述苛勒的顿悟研究与学说。

(1)苛勒研究了猩猩解决问题的行为,其中“取香蕉”的实验是最有名的。猩猩可以看到房顶上悬挂着一串香蕉,但是它够不到。房内的地上有几只箱子,猩猩一开始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的后,它不再跳了,而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仿佛在观察房间里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猩猩突然走到箱子前面,站着不动,过一会儿,它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取到了香蕉。如果一只箱子不够高,猩猩还能把两只或更多的箱子叠起来以拿到香蕉。

(2)这些研究发现猩猩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来学习如何拿到香蕉的,而是突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苛勒用“知觉重组”解释这种学习:猩猩突然发现了箱子与香蕉之间的关系,它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因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苛勒把这种学习叫做顿悟学习。苛勒认为,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5什么是认知地图?它在动物的位置学习中有什么意义?

(1)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

(2)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动物在迷津实验中所学到的东西,即关于迷津的位置信息,例如,哪条路是死路,哪条路通向食物,哪条路最近,而哪条路绕弯等。一旦白鼠将这些信息同化到自己的某种认知地图中,它就会明白目标在哪里以及应该如何走,而不是依靠某些固定的运动系统来达到目的。

6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1)、强调学习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2)强调直觉思维。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3)强调内在动机。他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强调信息提取。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第十四章

1 人的发展分哪几方面?

身体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认识/知觉/记忆等),言语发展,社会性质发展(人格道德)

2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部分理论

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水平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皮亚杰:

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

 他律阶段的儿童,其道德判断是僵硬的简化的。通常只从行为的结果作出道德判断,很少考虑行为的动机。

 自律阶段以后,儿童开始设想他人的立场,以行为的动机而非结果来进行道德判断。

以上就是关于认知风格全部的内容,包括:认知风格、什么是认知过程、普通心理学答案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 急急急,明天考试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认知风格】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361412.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48秒, 内存占用2.0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