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或者从研招网等等官方网站都可以明确查询。一般是指出每个专业招多少人,还有部分专业仅仅显示这个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
对于后者,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打听清楚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是否包含推免人数,尤其985,211的高校推免比例很大。
招生名额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成功的几率会大,否则就很危险。很多考研讲座的老师说5人以下的专业不建议盲目报考,毕竟全国接近300万的考研人,你怎么知道有多少人报了与你相同学校相同专业。特别是热门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
为了保险起见,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查看连续三年的数据。因为有的院校某些专业,每年招生情况会因为新建院系、扩招等等变化比较大。
二、报考人数
从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这对报考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有的连着好几年都过千。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建议大家不要选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在放出报考人数,大家只能靠着感觉来猜。这里给大家提供九个方法。
一、多找找相关学校的考研群,可以多次更改关键字搜索,“x大考研”“xxxx大学考研”等,如果群成员在1000+,说明群很规范,也会要求改备注,以数学专业为例,搜索“数”看有多少人,一般这个数量乘以10的答案差不多就是本专业报考人数。院校越火乘以倍数越大。
二、如果没有改备注或者群人数比较少,看这个群里总体有多少人,按照放出的你所学专业的录取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估计群里你有多少考你所学专业的,再利用方法一的比例。
三、最好能找到对应专业的考研群,一般而言这种群很多都是考研生自己建的,不是*资料的人建的,服务不太到位,答疑的人少,一般是平辈自己交流,这样的群影响力小又不活跃的话,需要把群人数乘以20差不多才是考生数量。
四、关注学校的或者学院的官方考研公众号、研究生招生公众号,比如“xxx大学研究生招生”,有些辅导机构也会冒用名称,要小心鉴别。翻到去年11,12月左右的文章,看文章的阅读人数,乘以10-20差不多就是去年的报考人数,再乘以你专业占研究生招生总体人数的比例就差不多是你的竞争力了。公众号的信息不多,但是官方发的每一次都要看。
五、关注学校的或者学院的官方考研微博号、研究生招生微博号,比如“xxx大学研究生招生”,看他的粉丝数以及互动的数量,一般而言,账号有很多都是去年或者前年的粉丝,所以粉丝数量乘以5-8即为今年的报考总人数,再乘以专业比例即可。
六、 通过相关的软件,考研帮,BBS论坛,贴吧等等,因为有学校分类,可以通过相关主题来预计出人数,差不多乘以6-10倍即可。
七、多方考虑判断大小年,有些学校的大小年变动很大,以北京工业大学的数学专业为例,近五年的题目难度变化不大,从2016年录取分数为351分,到17年的310分,到18年的306分,再到19年的复试线是344,那么后续年份也不一定是大年还是小年,有可能很多人不关注题目难度,一看分数线比较高就放弃,也有可能都觉得去年高今年低,听上一级说题目难度并不高,反而又促成大年。
八、看“xxx大学招生信息网”网页或者“xxx大学研究生院”,有的网页会带着文件下载次数或者新闻浏览次数,尤其在九月份的招生简章发布之后,一个周左右的时间浏览量乘以2-4基本就是学校报名人数,再乘以专业比例即可。
九、询问上一级或者上上级的学长学姐,不要问调剂过来的,不同学校差别很大。上一级的经过一年,不论是上岸还是调剂还是不上岸,他们对于竞争压力、题目难度、复习进度都有比较好的把握,比很多道听途说都来得更准确。
数据是实时变动的,基本上一两个月计算统计即可。以上数据也并不准确,越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这个比例会越大,好学校差专业的报名也不可轻视。等到了报名结束的时候,就不要再关注那么多了,认真学就可以了。就像那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把该学的学了该做的做了,结果总不会太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考研报读院校选择哪个好】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