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地域性关系、整体性关系、和谐性关系、时代性关系。雕塑是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环境中生态雕塑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环境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认识,雕塑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雕塑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从生态雕塑中我们看到了人们更加尊重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雕塑的设计不仅从观念还是从选材以及制作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雕塑。
一、生态雕塑不同于以往雕塑的表现
树立生态观念的雕塑我们可称为“生态雕塑”,生态雕塑同传统的雕塑设计思维和价值观念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雕塑突破以往单一的思维设计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的、复合的思维方法,生态雕塑具有多元综合的雕塑理念。生态雕塑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它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无论是在雕塑观念还是在雕塑材料和雕塑技术方面都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多维性。生态雕塑从观念、材料到制作都具有更加明显的多元性,它的创作者也从个人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生态雕塑在审美观念上注重不同地区、民族的独特文化审美差别,强调不同文化、设计观念应交流和互动。
第二,生态雕塑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雕塑家和创作对象之间不再是对抗性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关系。生态雕塑家把雕塑不再看作是个人的创作行为,而是作为实施生态行为的一个载体,生态雕塑设计的任务就是为生态的改善服务。生态雕塑应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为出发点,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消耗,防止和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在材料的选用上和对资源材料合理运用的态度上,充分体现生态观念,和谐发展,运用环保的、无污染的材料,旨在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生态观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切入点。
第三,在评价生态雕塑方面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纯粹的形式问题和自律性问题,而是看这个生态雕塑与它周围的环境或者情境的相适应,生态雕塑好坏的判断标准在于生态文化观念和他律性上。换句话说,生态雕塑放在公共环境当中,它必须要和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地域文化等相互协调彼此共生。
第四,生态雕塑不再是以往单纯的雕塑创作和雕塑艺术,它突破了传统规范的禁锢,不断地与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建筑艺术等相互渗透和共融。
第五,生态雕塑不同以往的雕塑,它具有很强的公共性,生态雕塑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形式而存在。这种公共性在于强调艺术的共享,它和艺术的大众化紧密相连。生态雕塑的公共性不同以往的雕塑,它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派别,而是一种社会公众意识和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反映。
它具有社会公益理念和公共理念它关注大众文化和大众的审美情趣的演变。生态雕塑的设计、制作和欣赏都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它也正是由大众的参与才完成的。人们的参与欣赏、讨论、交流对生态雕塑非常重要,大众的认可与关注是生态雕塑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传统的以个人创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大众的认可反映为中心,这是雕塑艺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二、生态雕塑的注重点
生态雕塑它改变创作思考的程序,雕塑家的思考重点从雕塑的体量、色彩、空间、尺度及与背景的适应性转到建成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考虑材料的废弃、重复利用和再生使用,考虑制作使用时如何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对人体、环境的侵害等。这些新的生态审美价值取向为雕塑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如今出现一种“垃圾雕塑”,把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经过艺术家的构思、整理和组合创作为现代雕塑,既创造了美,同时又用环境观念警示公众,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生态雕塑它着重研究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雕塑的风格论,强调雕塑的生态功能。生态雕塑的美学思想是集生态学、美学、雕塑学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美学研究体系。“它以审美生态思维为理论支点,以生态雕塑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平衡、生态和谐与生态雕塑、环境设计和生态美学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一门以功利性美学客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美学,也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美学、技术美学、环境美学等诸种分类美学的多维美学综合体系。”
三、生态雕塑对人心灵的关怀
生态雕塑作为一门公共艺术、生态行为和社会行为,它不仅要不断满足生态雕塑审美主体的物质生活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就是说,物质方面生态雕塑要与自然环境生态成为共生关系而精神方面生态雕塑要注重分析现代人的生理心理感受,重视信息适度和适应性原则,缓解不良环境给人的精神造成的生态失衡。生态雕塑应从人体工程学考虑,考虑人的生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使雕塑欣赏符合人的生态特征,深入细微地考虑公共环境中人的欣赏活动和欣赏方式,这要求生态雕塑家要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公共环境的生态雕塑的空间环境,关照人的观赏角度和对雕塑的观赏尺度适应。
尤其是细部的处理,更要体现出对人生理、心理的关怀,体现雕塑与人的沟通,这是物质与生命之间关系的超越。非凡的细节体现出的正是雕塑家对艺术人性化的特殊感悟力和对人的细微关照。同时,雕塑家不能忽视人心理上的生态健康。许多城市中现代主义建筑泛滥,其单调死板的外观造成人的视觉饥渴和心情烦躁建筑的彼此相似,街道模式的重复,封闭无窗的建筑内部空间,令人厌烦、单调和缺乏刺激的环境,造成人们无聊和寻求刺激的心态。
这些需要雕塑家不能只表现个人的艺术理想和生活体验,而要重视生态知觉原理和人的视觉心理,加强雕塑造型与环境形成的轶序感和韵律感,符合了人的视觉需求,有利于安抚调适都市人的心理紧张。再者,生态雕塑的创作主题和艺术造型的核心之一是接近自然。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因此好的雕塑家会善于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把握创作元素中的自然意识和自然气息进行创作,尤其在嘈杂的现代都市,使人心理上靠近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给予疲劳的都市人以心灵关怀。
四、生态雕塑的实例
生态雕塑在内容和理念上以生态和谐为目标,它更像是一次生态倡导行为,它一方面具备一定的审美形式,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它又要具有生态效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有益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下面针对国内外的生态雕塑实例来说明一下生态雕塑所体现的环保观念和生态保护思想。生态“社会雕塑”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他在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根据当代美术作品展上展出的《7000棵橡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波伊斯在6月19日画展开幕那天,在弗里德里希博物馆前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上种下了第一棵橡树,5年后他要在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的第一天亲手种下7000棵橡树的最后一课。
波伊斯当时的计划就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生态活动,在卡塞尔市区种植7000棵橡树,并且在每棵杏树旁边放置一个高1.2米的玄武岩石柱。1987年7月12日,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开幕时,波伊斯的儿子索恩·文策尔在波伊斯的夫人爱娃·波伊斯在场的情况下,种下了第7000棵橡树。从此,卡塞尔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卡塞尔希望这次植树行为体现一些根本思想——生态思想。《7000棵橡树》是卡塞尔实现他“社会雕塑”思想的一大成就,他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唤起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赏析雕塑作品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远看雕塑首先触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各种雕塑通过自身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优秀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
譬如说城市雕塑,就是指长期置放在城市广场、园林、街头或建筑群前、桥头堡处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对于城市面貌相关的雕塑的总称。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作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中国雕塑多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现代许多抽象雕塑,以其形体的简明和空间意向强而具有很强的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夺目性,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块面、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发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景观雕塑是整个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与周围的其他景观要素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在进行景观雕塑设计时要通盘考虑景观的主题、功能、历史文化、风俗、周围建筑等等因素,还要考虑景观中的声、光、电等因素对雕塑的影响,这些所有周围环境因素构成了雕塑设计的要点。我在这里就整理了一些关于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景观雕塑基座设计有四种基本类:碑式、座式、台式和平式。
1、碑式
大多数是指基座的高度超过塑的高度,建筑要素为主体,基座设计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纪念物主体,而雕塑只是起点题的作用。因而碑的设计就是重点内容。例如,哈尔滨防汛胜利纪念碑就是采用圆弧槽线的西洋古典柱身的造型,用环形青铜束腰的过渡处理,使上部立雕与下部浮雕取得统一的效果。
2、座式
这是指景观雕塑本身在与基座的高度比例基本采用与1:
1、的相近关系。这种比例是景观雕塑古典时期主要样式之一。这种比例能使景观雕塑艺术形象表现得充分、得体。
座式基座过去多用古典式样。中国古典的基座采用须弥座,各部的比例以及构成非常严密和庄重。中国农业展览馆前广场雕塑群基座彩简化的古典须弥座,但这种基座形式在现代景观雕塑基座中应用越来越少。武汉东湖的屈原纪念碑的基座设计采用了比较简洁的构图手法,形似宝瓶并在基座中央设计一个云纹浮雕,含蓄地表现了屈原的“天问”意境。
国外以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柱式基座手法为主,也有采用古典基座加墙身及檐口的三段式构图。许多古典的雕塑纪念碑的基座都是从这些结构演变而来。英国的瓦特纪念碑、德国歌德与席勒纪念碑的基座都是从古典式样中演变出来的。
俄罗斯莫斯科的“自由”纪念碑骑马雕像同基座的比例就是1:
1、。普希金纪念碑像与基座比例也是1:
1、。
现代景观雕塑的基座应处理得更为简洁。以适应现代环境设计特征和建筑人文环境特征。
3、台式
这是指雕塑的高度与基座的高度的比例在1:0.5以下,呈现扁平结构的基座。这种基座的艺术效果是近人的、亲近的。亨利·摩尔的许多室外雕塑采用了台式基座。他在伦敦所作的“三个站立的形体”基座高不及雕塑高的六分之一。在瑞典作的“两个斜靠的形体”的基座只有60cm高,几乎与地面相平。
运用台式实例还有哥本哈根的'安徒生雕塑,安置于街道的绿荫之中。
4、平式
平式基座主要是指没有基座处理的,不显露的基座形式。因为它一般安置广场在面、草坪或水面之上。显得比较自由、平易,易与环境融合。
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虽然归纳为以上四类,但实际设计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景观雕塑的平面设计有几种基本类型:
(一)中心式 景观雕塑处于环境中央位置。具有全方位的观察视角,在平面设计时注意人流特点。
(二)丁字式 景观雕塑在环境一端,有明显的方向性,视角为180度。气势宏伟、庄重。
(三)通过式 景观雕塑处于人流线路一侧,虽然有180度观察视角方位,但不如丁字式显得庄重。比较合适于小型装饰性景观雕塑的布置。
(四)对位式
二、景观雕塑设计问题。
第一、所处的景观场所:
雕塑根据所在的景观场所性质,来决定所要表现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第二、位置的选择:
雕塑在景观中的位置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雕塑的体量尺度。
2.观赏的角度。
3.光线的朝向。
第三、尺度、色彩、材料、表现手法:
尺度、材料和表现手法这些注意事项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对雕塑的色彩简要说明一下。雕塑的色彩不但与主题形象有关,而且还与雕塑周围的景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是雕塑的背景,对雕塑起着对比烘托的作用。
第四、体现时代感:
雕塑要具有时代感,它反映着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审美趋向,应当体现时代的精神。
第五、表现地域特色文化和历史风俗:
雕塑艺术放置在公共空间内,它不仅具有长久的景观意义,还有文化和教育意义。因此,雕塑艺术要肩负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宣传地域特色的特殊使命。
第六、大众的互动性:
现代的公共空间内设计的雕塑都比较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与大众的互动性。雕塑不再像以往使用各种设备把大众拒之千里了,而是提倡大众的主动参与。给大众创造能够参与其中的条件,让游玩的人们能够接近雕塑艺术,使人们和雕塑、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在考虑这个因素时,要注意雕塑对人们的安全性的保护,避免尖角造型的出现。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