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出精准帮扶

 2024-11-26 09:42:02  阅读 913  评论 0

摘要:“团干部一对一帮助困难学生找工作,这是与就业部门主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最大不同。”2022年,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学院团总支宣传委员陈雯彦帮扶了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部分学生来自困难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不足

“团干部一对一帮助困难学生找工作,这是与就业部门主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最大不同。”2022年,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学院团总支宣传委员陈雯彦帮扶了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部分学生来自困难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不足。在她看来,针对困难学生,团组织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可深入到学生的身边。

据了解,自2021年年底启动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以来,全团统筹实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5项计划,发动全团力量帮助大学生就业,共帮助11.79万名2022届毕业生就业,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作出贡献。

突出重点群体 “一对一”帮扶促就业

重点突出精准帮扶

2022年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王旭阳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同时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毕业后,王旭阳想回老家陕西发展。面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三地团组织“接力”帮扶,持续推荐岗位,最终在8月底帮助他成功签约陕西环球网公司。据学校团委反馈,王旭阳对得到老家团组织的帮助,一开始有些意外,后来越来越感到温暖。“我一直在北京,如果没有团省委老师的帮助,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份工作。”王旭阳说。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宋大双每年都要把学生的简历逐一看一遍,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2022年4月,曾有名学生找到宋大双,原来,他每次投送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宋大双把该学生的大学生活仔细梳理后发现,该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具有出色的三维绘图能力。于是,宋大双特意在他的简历中突出这个信息。没过多久,学生就被一家广东企业录用。“这家企业正是看中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这名学生也成为那届毕业生中年薪最高的一个。”宋大双自豪地对记者说。

2022年,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曾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情况做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当整体就业形势趋紧,头部高校的毕业生通过降低预期等解决就业时,会进一步向下挤占岗位份额,让一般院校的学生“无路可走”。因此,在就业帮扶工作中,这部分学生成了各地团干部、团组织最牵挂的群体。

团贵州省委将就业作为服务青年的生命线,“提供5万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被省委、省政府列为13件青年民生实事之一;云南、黑龙江两地省级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与困难学生结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团河南省委组建工作专班,共帮扶5331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国共有3.03万名团干部与2022届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帮助7.87万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找到工作。在帮扶过程中,大家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全国1.77万个团支部通过召开支部大会、主题团日活动等方式确定帮扶对象。同时,充分发动各级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等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依托各级团属新媒体矩阵,累计将16.67万家企业提供的364.22万个岗位信息直接送达学生。

基层岗位天地宽 鼓励创业带就业

从2022年7月23日来到新疆伊犁开始,2022届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陈贺就迎来了自己的新身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结束培训后,陈贺被分配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作。短短的半年时间,无论是在园区安全生产检查的岗位上,还是在支援疫情隔离点防控工作中,都留下了这个95后姑娘的身影。“不管是什么工作我都尽全力做好,因为我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园区干部,更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陈贺说。

像陈贺这样,毕业之后选择投身基层的青年大学生还有很多。2022年,共青团中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基层需要,早谋划、早发动、抓统筹、稳节奏,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项工作。报名人数超过25万,创历年新高。

为切实帮助更多青年大学生,全团推动地方项目合理扩容。2022年共新招募3.67万名2022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参加志愿服务,其中全国项目1.1万名,地方项目2.57万名。

“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带动就业,又能为乡村振兴吸引宝贵青年人才。”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长期以来,以创业带动就业都是共青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的重要方法。为此,共青团中央以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为实施主体,重点面向毕业2年内的大学生,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组织推动全团为30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助支持和综合培育。

在这一过程中,团湖北省委实施“新农人”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协调社会力量筹集专项资金1200万元,确定157个具备一定发展前景、有较强资金需求的初创型小微项目,累计发放免息借款540万元;团贵州省委持续推进“青扶贷”“青惠贷”农银青年旅游创客e贷等金融产品,扶持青年创业项目“上马”,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

截至目前,各级团组织共遴选、资助创业项目3550个。全团直接投入项目帮扶资金8578万元,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1.3亿元,带动近2000名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

组织开展实习实践 提升青年社会化能力

在就业帮扶工作中,各级团组织普遍意识到社会化能力不足是青年学生就业时的突出短板。“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既满足了青年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也对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实习中,我看到很多同事顶着烈日在路口站岗,有些甚至加班到凌晨。我明白了作为基层工作者要脚踏实地,要靠近群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政策的落实情况。”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李鹏程在实习日志中如此写道。

与李鹏程一样,2022年共有52.8万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迈出校园,体验社会。其中,26.0万人参与政务实习、26.8万人参与企业实习。共有39.4万人次参与职场体验活动。

事实上,2022年已是“扬帆计划”在全国开展的第四年。为更好开展相关活动,各地主动对接发改、教育、人社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汇聚各方政策支持,项目的含金量和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团福建省委联合省发改委、商务厅等14个部门共同发文部署工作,联合组织6155家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岗位9.2万个,并在“引、育、用、留”各环节汇聚政策合力;团福州市委争取到3470.8万元财政专项经费,为学生提供人才公寓免费床位1702张和最高1000元的交通补助。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强服务保障,在实习前精准对接培训、实习中加强生活保障、实习后密切跟踪服务等方面建立机制和强化举措。

团浙江省委探索搭建“高校专业导师+企事业单位实习导师”的双师培养模式,通过“传、帮、带”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团湖北省委争取资金支持,为实习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发放社会实践工作包,并鼓励用人单位为学生适当发放实习津贴;团江苏省委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出具实习鉴定,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接受度、认可度。

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也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力组织大学生向乡镇、街村下沉。为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广泛开展,团中央结合共青团县域基层组织改革、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将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作为拓宽基层团组织骨干来源渠道和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调动高校和地方基层团组织共同发力。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与滨海新区团委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党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常态化结对机制;南京江宁团区委建立校地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邀请17所高校团委书记和各街道团工委书记参与,协同做好工作规划、队伍建设、活动组织等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建立“团支部+高校+社区”竞标结对制度,与近200个社区结对共建,带动全校492个团支部、1.6万余名团员开展社区实践。

截至目前,共有30.9万个高校团支部、528.8万名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537.4万名大学生在寒暑假参加“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实践过程中,设计实施了15.1万个基层治理、课后服务、社会调查、文体活动、基层团建等实践项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就业。经过团十八大以来的持续推进,共青团已逐步探索出组织化发动、社会化动员、网络化协同的组合式工作路径,形成‘一个行动统筹实施、五项计划各自推进、多个部门交叉配合’的项目化工作机制。2023年,我们将扎实开展好新一轮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用实绩实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党和国家就业工作大局作出贡献。”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织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网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期多地积极出台政策帮助年轻人就业,临时公益性岗位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河北在全省设置了5000个公益性岗位,2022年岗位数提高到5500个,招聘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长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一岗位主要覆盖基层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领域,服务期最长不超过2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系到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今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一方面,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76万,就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疫情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也让毕业生应聘遭遇诸多困难和不便。在此背景下,临时公益性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可切实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事实上,采取何种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兜底,体现着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尽管公益性岗位没有编制,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工资并不高,但因为主要由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开设,可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以不失为相对稳定的工作。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只看速度,还要看成长之路是否走得踏实。公益性岗位能帮助毕业生下沉基层一线,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进而找准人生发展方向。因此,推出大量临时公益性岗位,颇见诚意,实属难能,体现了对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深切关怀。

大学生就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各主体、各环节。除了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和数量,还应呼吁多方力量,从细微处完善就业服务细节,在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指导等层面积极出招,为大学生走稳就业路创造条件。

具体到每所高校、每位毕业生,面临的困难和瓶颈不尽相同。有的是就业观出现偏差,有的是主修专业遭冷遇,有的是对口岗位供给不足,还有的是行业出现结构性缺员。在求职过程中,简历的完整程度、面试的临场发挥乃至个人的仪表着装,都可能影响到工作的得失、求职者的人生去向。而走向社会时遇到的难点、困境,不仅是大学毕业生们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政府、高校、社会的一道必答题。

眼下,为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国家已出台若干政策,如取消就业报到证、简化存档规则、推进体检结果互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为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等。不漏一隅、织牢织密服务网,力求为每名毕业生搭建唱响梦想好声音的舞台,使他们更加从容不迫地应对求职难题。

肩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的高校,也在主动想毕业生之所想、急毕业生之所急,千方百计为其办实事、解难事。比如,借助媒体资源和网络渠道,通过直播带岗等方式,扫清疫情给传统招聘带来的不通畅;牵线搭桥和企业共建就业基地,为雇佣双方精准匹配就业机会;打造政校企合作新模式,由政府搭建平台,校企对接合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等。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外在的帮扶如何周全备至,都需要依靠个体努力来谋求出路。当全社会都在为大学生就业出力之时,应届毕业生自身更应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打造个人形象,增强比较优势,在就业市场上一展身手。在同向发力之下,大学毕业生才能更好解决就业问题,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

(作者:孔德淇系媒体评论员)

近12万名2022届毕业生获助就业

本报讯 (记者邓崎凡)记者从共青团中央获悉,自2021年底启动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以来,共青团统筹实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5项计划,发动全团力量帮助大学生就业,共帮助11.79万名2022届毕业生就业。

在就业帮扶工作中,2022年以来,全国共有3.03万名团干部与2022届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帮助7.87万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找到工作。全国1.77万个团支部通过召开支部大会、主题团日活动等方式确定帮扶对象。同时,充分发动各级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等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依托各级团属新媒体矩阵,累计将16.67万家企业提供的364.22万个岗位信息直接送达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方面,2022年,共青团共新招募3.67万名2022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参加志愿服务,其中全国项目1.1万名,地方项目2.57万名。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共青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的重要方法。共青团中央以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为实施主体,重点面向毕业2年内的大学生,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组织推动全团为30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助支持和综合培育。截至目前,各级团组织共遴选、资助创业项目3550个。全团直接投入项目帮扶资金8578万元,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1.3亿元,带动近2000名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

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实习实践,提升青年社会化能力。2022年共有52.8万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迈出校园,体验社会。其中,26万人参与政务实习、26.8万人参与企业实习。共有39.4万人次参与职场体验活动。截至目前,共有30.9万个高校团支部、528.8万名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537.4万名大学生在寒暑假参加“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实践过程中,设计实施了15.1万个基层治理、课后服务、社会调查、文体活动、基层团建等实践项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重点突出精准帮扶】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332301.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58秒, 内存占用2.01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