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题和项目是一回事吗

 2024-09-30 21:05:01  阅读 857  评论 0

摘要:一般学习中使用不加区分,都指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让告迟课题(或项目)。但有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有区别。比如:1、研究生中美交换生项目,指两边联合培养,国内呆2年,国外呆一年。此时指研究生教育项目,不能用研究生课题代替。2、课题研究与项目一般不是一回事。3、

一般学习中使用不加区分,都指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让告迟课题(或项目)。

但有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有区别。

比如:

研究生课题和项目是一回事吗

1、研究生中美交换生项目,指两边联合培养,国内呆2年,国外呆一年。此时指研究生教育项目,不能用研究生课题代替。

2、课题研究与项目一般不是一回事。

3、课题研究指为完成课题进行的相关研究性工作,偏重过程。

4、项目指为实现某一目标,等待去完成的一系列工作的集合,偏重概念。

扩展资料:

项目:人们通过努力,运用新的方法,将人力的、材料的和财务的资源组织坦李起来,在给定的费用和时间约束规范内,完成一项独立的、一次性的工作任务,以期达到由数量和质量指标所限定的目标。

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友烂、成本、时间、资源。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为项目所做的定义是: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课题

—项目

课题的立项依据是什么

科研大牛是怎么打基础的

(一)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

大约10年前,著名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邮件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邮件是蒲先生语重心长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 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我都把这封邮件转发给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我 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投入紧张的实验操作,并且用两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阅读等工作。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则应主要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 行。”

有些学生读完邮件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 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而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回答,其实源自我 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我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著比别人更加刻苦的 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 前一年毕业。然而事实上,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结果阴差阳错间踏 上了赴美留学之路。尺锋态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 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不免 “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5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 验到晚上七八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 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到住处附近的霍姆伍德校区。1993年,我曾经在实验记录本的日期旁标注基团 “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此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一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 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时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 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 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但每天早晨8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9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 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九十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坐灰狗陵源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 10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

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培生”项目怎么样

以下回答来自知乎,应该对你有帮助:

本人14级研究生,我们这届是中科院自动化所跟哈理工第一届搞联培生(我认为是第一届,因为之前没听说过~)。下面就几个问题详细说明下:

Q1:联培生来由?

A1:具体来由不清楚,2014年哈理工MBA硕士研究生考试作弊事件倒是当时的大新闻,教育部给的处罚决定之一是:2015年起核减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这一事件不知道跟联培是否相关。

Q2:怎样成为联培生?

A2:每年的四五月份,自动化所都会有考研面试,在面试过后,按照初始和面试加权后得到的总分数进行排名,每个中心根据自己的招生名额情况,按照成绩择优录取;那些成绩稍微差一些,遗憾没被录取的,所里负责招生的老师会询问你是否想做联培生,联培生也是在有意向参与联培的学生中择优录取。

Q3:联培生跟录取为自动化所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A3:对于我们这一届(14级)来说,在培养方案上两者几乎没有差别,研一都是统一在怀柔上课,研二之后回实验室参与课题组科研;不过从15级开始,培养方案有了一些改变,研一上学期需要去哈理工本部上基础课,从研一下学期至毕业就一直在所里参与课题组科研,今后的培养政策不知道会不会变。因此,就科研来说,区别不大,在所里大家都很nice的,不会因为你是联培生就觉得你特殊;毕业证的话拿到的是哈理工毕业证,不过所里毕业时候估计会给一个类似联培证明的文件。

如何评价免费 Wi-Fi 覆盖全球的 Outernet 计划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突然有很多并不理解这个项目的记者们都在发新闻报道这家Outernet。个人对这个项目的评价:野心庞大,希望渺小。

详细论述之前先介绍一点儿背景。Outernet网站提到他们打算借鉴这种10cm见方的开源卫星CubeSat的设计,来快速研发出可用的人造卫星。出于该项目的草根性质,我认为他们也会把这种卫星放在尽可能低的低地轨道——最低的亚稳态轨道也就是160km,不能再低否则卫星会很快坠毁。另外还有一点很容易误解的地方,有几位知友都已经指出:Outernet的主要目的是用现有的WiFi设备接收单向的信息广播,而不是上网。

套用IDEO的理论,任何创新项目想要成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

技术上的可行性(technical feasibility)

经济上的可持续性(financial viability)

符合市场需求(market desirability)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如果Outernet项目要想成功,在这三个方面都要跨越太多的困难。

首先谈谈技术上的可行性。

链路损耗:由于传输距离长,手机根本接收不到卫星的信号。这点@杨侃生提到了,但是不清楚他怎么得到的。我这里假设按最理想的情况,没有空气对电磁波的吸收,并且这个卫星上有办法神奇地摺叠出来一个直径1米的巨无霸抛物面天线(24dBi增益),那么一个满功率100mW(20dBm)的WiFi卫星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经过160km长途跋涉到地面上也会衰减成可怜的-100dBm。因为手机和笔记本的天线增益都小得可怜,所以手机的WiFi芯片能看到的信号强度也只有-100dBm左右——这种情况下手机根本无法正确地接收数据(大部分手机需要至少-80dBm才能勉强工作)——而所有这一切的计算还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得出的,考虑到空气损耗、传播并非最短路径、建筑物树木遮挡、多径效应等等影响,实际情况要糟糕得多。

卫星功耗:卫星的电源供给不足以提高发射功率弥补链路损耗。显然由于项目的草根性质和体积限制,卫星不可能携带核燃料电池之类的先进电源,那么只能靠太阳能电板工作了。目前在太空中最成功的电板也只能生产300W/sqm的功率,折算到CubeSat的面积,假设总有一面始终正对着太阳,也只能产生3W的功率——这点可怜的功率也只勉强供控制器、存储器和WiFi电路工作。而且简单提高电板功率也是行不通的。退一步来讲即使卫星很神奇地又摺叠出1平米见方的太阳能板(都快成变形金刚了!)并且能有效产生300W的功率,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能保证地球上露天的手机勉强工作而已。这还不考虑WiFi功放的效率、卫星需要复杂的姿态控制电路、卫星会进入地球阴影等等因素。最要命的是,在太空中,卫星工作产生的这么多热量无法容易地排除出去,卫星很快会过热死!

覆盖范围:卫星的覆盖范围太小,数目太少,速度太快。上述的卫星上一个直径1米的抛物面天线只能覆盖地表约20公里直径的圆形区域(大约7度左右),即使覆盖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最需要此类服务的1/100区域,也需要76颗卫星!——我不知道Outernet号称的150颗覆盖全球如何做到的——这还不是麻烦的全部,这种低地轨道卫星的运动速度大约是78km/s(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说手机只能从某一颗卫星接收3秒钟数据,就要掉线,或者切换到下一颗卫星。我很难相信下一颗卫星的广播数据能和上一颗卫星无缝衔接。

数据分发:技术困难尚未克服。Outernet提到用WiFi Multicast来发送数据,而这

课题的立项依据有:

1、课题研究意义

一般指重要科学意义或国民经济重要科技问题,选题决定其科学意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应用问题,重大地质事件的形成机制,新理论与新方法。

2、学术思想创新性

立项依据一定要有明显创新,可以了解问题的过去与现在,提出问题的关键,通过研究策略与角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在可行性基础上进行风险性研究。

3、国内外桐肢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要清楚,分析准确和全面,要介绍国外动态和国内研究的情况,列出国内外同行的工作,指出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4、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应是解决学术性问题,避免目标设置偏大、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或做一件达到某一指标的具体工作,同时也要避免泛局链世泛探索规律的研究。

5、拟解决的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避免漏写此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即能说明问题,又不暴露“技术诀窍”。

6、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要显示国内外关键性的研究工作,要注意文献的时效性。研究内容应紧紧围绕研究目标,要集中精力解决科学问题,避免内容庞杂或空泛,重点不突出。

课题立项的目的:

1、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

2、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

3、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唤郑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大多数选题来说,选题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研究生课题和项目是一回事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研究生课题和项目是一回事吗、科研立项有什么用知乎、课题的立项依据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研究生课题和项目是一回事吗】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31123.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392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