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考生云端相约共同战疫

 2024-11-23 23:21:01  阅读 380  评论 0

摘要:鼠年伊始,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高校与祖国同频共振,紧随国家防控战略部署,通过线上教学、疫情防控进课堂等一系列实际行动,坚定师生信心,共同抗击疫情。面对临近的2021年高招,各大高校招办将做了哪些工作来应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中部

鼠年伊始,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高校与祖国同频共振,紧随国家防控战略部署,通过线上教学、疫情防控进课堂等一系列实际行动,坚定师生信心,共同抗击疫情。面对临近的2021年高招,各大高校招办将做了哪些工作来应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中部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有“九省通衢”之美称的武汉,是教育部直属的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人文社科类大学。学校2021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培养基地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70余年风华,学校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教育部“就业50强高校”之一。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实力排行榜中,2021 年学校位居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一名。

以下为对话实录: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考生云端相约共同战疫

1 您认为,今年的疫情对本次高招宏观方面有什么影响,学校具体有哪些应对措施?

今年疫情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极大滞缓了高三考生入校复习备考的时间,也影响了一些艺术类等特殊类型的招生进度和考核方式;而在招生咨询方面,主要改变了以往当面交流、线下咨询为主的方式。面对疫情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做好招生宣传服务的重要部署,艺术类专业成绩直接使用省(市、自治区)艺术类统考成绩;并组织制定了2021年的本科招生咨询方案,充分发挥各招生学院主动性,重点采取考生及家长方便快捷的渠道、喜闻乐见的方式,更精准、有效地服务考生及家长。截止目前,学校已分省分片建立了官方*咨询群,招办工作人员和学院一线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开通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官网的智能服务,涉及考生共性问题的咨询可一键获取;通过主流媒体、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等媒介,及时公布招生简章、招生问答等,主动做好信息服务。学校招生具体咨询渠道,可通过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 公众号,查询线上咨询方式和分省分片的官方*咨询群。

2 在疫情期间,学校都做了哪些教育义务或社会责任?

疫情暴发以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经法管主干学科和其他学科科研团队之间“相互交融、密切协作”,围绕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如依法防控、基层联防联控、野生动物保护、社会心理疏导、社区治理、复工复产等,第一时间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智力成果。截至目前,全校师生已向社会各界报送一百余份科研成果,多项政策建议已经在各级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实施,这也是为疫情防控贡献出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智慧,为攻克疫情开出一张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处方’单。同时,学校很多师生自发加入到防疫的志愿活动中,部分在校学生发挥自身的学科特长和备考经验,为在鄂和援鄂的一线防疫人员子弟进行*的在线学习辅导,解答难点、温暖助学!

3 2021年学校招生有什么新的规划和举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结合疫情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动顺应新高考改革的趋势,为更好的服务广大考生和家长,学校在现有各种线上咨询渠道的基础上,将逐步开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院长讲专业”的线上直播和本科招生办工作人员在线答疑活动,通过各学院学科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详细介绍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招办工作人员解读最新的本科招生政策,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方便快捷的了解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的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心仪的专业。具体的直播时间可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号。

4 给2021年的高考生送上寄语

“生活就像一个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些勤勉笃定;成功已在招手,只等凯歌奏响!

疫情期间什么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过一季度的艰难岁月之后,后续的经济工作如何开展?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当日(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经过一季度的艰难岁月之后,后续的经济工作如何开展?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随着经济矛盾从供给冲击转为需求约束,如何精准有效地提振消费、扩大需求,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研判。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全面下滑。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外市场外需疲软,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复工复产进程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来一定的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大家想象得要更长、更深远,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做好较长期的打算。

王军表示,危机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出台可以更快、更坚决一些,以防范“明斯基时刻”的爆发,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其中,纾困力度可以更大一些,帮助受损企业和居民尽快摆脱困境;对冲政策可以更坚决一些,给市场和民众更清晰的信号、更坚定的支持;刺激政策应当更慎重一些,避免再次留下强刺激和低效率的后遗症。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3月份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是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大局是稳定的。

3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1-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个百分点;

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经济产业受疫情冲击更小,恢复能力更快。一季度,在大部分行业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互联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经济产业一枝独秀,仍维持了较高速正增长。总体来看,凡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比较先进的企业,不仅受冲击小,而且复产复工速度快。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分析,疫情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为各产业和全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特殊契机,为市场生态长期变革埋下深刻伏笔。

沈建光表示,“非接触式”交易和服务新业态异军突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在医疗诊断、远程配送、便民服务等领域多点开花,成为“科技战疫”和稳增长、保民生的关键支撑。无人零售、数字营销、智能城市等新兴业态蓬勃涌现,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需求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刘哲表示,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投资降幅收窄,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体现了投资对于经济下行的对冲作用正在体现;但值得重视的是消费的复苏总体慢于供给能力的恢复,一季度消费同比仍出现了较大的降幅,未来经济的主要矛盾将逐步从供给冲击转为需求约束,如何通过一揽子的经济救助政策,精准有效地提振消费,是推动经济全面恢复的关键。

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回暖不及预期。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虽然3月份降幅比1-2月份收窄了4.7个百分点,但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跌幅仍较深,恢复仍较慢。其中,餐饮收入下降44.3%,商品零售下降15.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仍下降0.8%。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消费回升动能较弱。考虑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疫情影响下明显收缩(实际下降3.9%),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在高位,加上棚改货币化的逐步退出和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减弱,居民当前消费意愿较低。

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老消费的需求刚性,只能加以适当引导以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以5G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消费,不仅符合未来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而且上下游产业链长,乘数效应大,应安排万亿以上的重点扶持政策,可带动3万亿以上的新增长。建议尽快推出以“新消费”引领的,规模不低于10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帮助中国经济尽快复苏。

汽车是消费的重点领域之一,汽车零售总额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相关税收占税收总额、相关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均在10%左右。王军建议,可将消费回补政策的重点集中于汽车,通过减少或消除影响购车、出行的因素,改善道路、停车等基础设施,优化完善限购、限行相关措施,通过阶段性减免购置税等方法,尽快激活汽车消费。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考生云端相约共同战疫】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29730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851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