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2020年的考生们在种种特殊情况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自己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交上了答卷。高考之后,就要面临三大人生问题之一的——高考志愿。
2020年该如何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呢?
只要是高考还存在,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现状是什么?
先来看一下第三方调查结果:
中国高考考生规模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高考考生规模达到1071万人,较2019年增长40万人,人数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此外,学校延期开学,多校艺考取消,疫情给高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2020H1中国高考考生意向发展城市分布
2019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薪酬学科大类排名
2019年应届生薪酬最高的前五名学科大类分别为软件工程类、航空航天类、物理学类、大气科学类和电子信息类,均在9000元以上,其中软件工程类领跑全国,薪酬为9265元。
2020年适逢第二批省份新高考改革试点,现阶段考生不仅在院校选择、城市选择、专业及就业前景上面临选择难题,随着新高考录取方式的改变、院校专业的增减以及人才市场的新变化,高考志愿填报难度不断上升,因此,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需要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多向老师、前辈等寻求意见,结合多方面因素做出自己的选择。
2020H1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难点分析(二)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中了解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依旧以学校招生简章、熟人介绍、高校官网等渠道为主,获取信息相对单一、缺乏专业解读,学校、专业选择难以取舍。
看完了第三方调查,咱们马上就要进入正题啦。如何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说到高考志愿填报,需要结合以下三点
1、了解政策
一定要清晰的了解当地的高考政策,虽然网络很发达,但是仍然有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对政策不了解。连高考政策都不了解,想好比上了战场,却不知道对手是谁一样。尤其是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更要了解政策。新高考改革下,只有吃透政策,才能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处于不败之地。
2、收集信息
高考志愿并不是高考成绩单一维度的,而是多个维度并进的。收集信息也不是只是单纯的收集往年录取数据信息,还有院校实力信息、专业实力信息、城市发展信息、就业方向信息、发展前景信息等等。
3、整合梳理
高考志愿是人生中的一个点,但却是现阶段的一个面。要把其做成一个高考志愿作战系统。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梳理,而不是随着收集信息结束就完了啦。收集起来的信息都是单个的,还需要把其进行链接梳理,不然的话,信息毫无用处。就像是现在的大数据一样,把所有数据收集起来没有价值,只有把数据整合梳理分析,才有价值。
4、生存之道
最后紧要关头,生存之道。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未来的生存之道在哪里?选择哪几个才会促使达到未来的状态。把选项排列起来,志愿表也就完成啦。
虽说网络很发达,但是很多的考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参考资料。满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参考路径:
参考路径:
1、阳光高考网,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包含的内容很多,专业信息、大学信息、招办访谈、招生章程等等,都可以查询到。
2、所在省份的招生考试院官网,政策文件、往年数据都会在公布。
3、研招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可以查询到考研相关信息。
除了以上网站外,还有很多信息收集网站,可以免去查询信息的痛苦,但是一定要切记,其真实性。
高校大都依附於城市,选择一个好城市的意义,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中长期的价值更为重要。
当然人生一定是充满诸多偶然性!
职业设有贵贱,分工有所不同。具体到不同的家庭,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的,而绝大多数,占比最大的,其实都是普通人,那些拥有人情,权力,物质资本的群体其实不需要什么分析和建议,一代人的成就为下一代做好铺垫和规划是人之常情,不必过多议论。而且这样的家庭,容错成本很低,选择更多,退路也多。
但是,对于我等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人生的每一次重大抉择,都至关重要,更关键的一点是,既然是普通人,通过教育实现人生跃迁,能够选择的机会可能就只有有限的几次,而且容错成本极高,很难后悔以后再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普通人,普通家庭,面对的人生不确定性太多,所以,把握确定性高的选择,建立理性和价值最大化的认知,尤其关键。
一次错误的选择,可能让一个人多走几年到几十年的弯路。工作如此,婚姻如此,高考也是如此......
高考只是寒窗十年的成绩检验,而人生之路开启的城市,包括未来毕业以后所面对的城市,好坏与否,意义自然不用多说。
哪些是高考意义上的好城市?
首先从高考成绩的角度来看:
如果分数允许,那么第一目标肯定是奔着北、上、广这三个绝对一线核心城市去,这没有争议,这里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即使高考成绩达不到一线优质大学的标准,也优先考虑国办二本。
说实话,分数达到一线二本水平,除非是有明确的求学意愿和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则,选择一线二本的中长期价值是高于二线城市一本长期价值的。
其次是从家庭条件的角度来看: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城市的选择一定要升级原则,也就是孩子去读大学的城市,一定要比家庭所在的城市有明显的等级提升,才有意义。
地级市往省会去,省会往新一线去,新一线奔着一线。
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不是不行,而是要有能力安排好未来孩子的人生发展和规划,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计划,强行将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绝大多数未来都会在家庭冲突和矛盾中走向没落。
然后是从资源关联的角度来看:
这一点就比较个性化,或者说定制化了,主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孩子的求学方向,特别是有明确专业追求的,方向清晰的发展思路的,就要找优势明显的城市。另一个,就是和家庭背景的资源或者需求契合,比如我们家里是从事生产制造加工相关联的工作或者生意,那么孩子可以选择行业上下游关联紧密的城市,为未来的接班或者家族事业拓展做出贡献。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里列举不同城市的优势专业给大家参考一下:
1、广州:综合商贸,对外贸易,餐饮,房地产,电信,(互联网和金融在一线城市中偏弱)
2、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金融(四个一线里面专业优势最差的就是深圳)
3、北京:航空,经济,计算机,社会管理,特别是走仕途,不多解释,(中国文化中心,没有短板,只有门槛)
4、上海: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现代金融,外语,留学跳板,偏向三产,(互联网,房地产偏弱)
5、西安:通信
6、兰州:资源环境、大气科学
7、昆明:民族文化、生态学
8、成都:水利水电科学与工程
……等等,其它城市不一一分析了,具备大学教育水平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专业,这个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应考量。
最后是看大学数量和大学生数量,数量越多的城市越值得去。
中国城市很多,大学也很多,其中不乏很多以赚钱为目的的野鸡大学,会让很多家庭和考生有「挑花了眼」的感受,所以以上四个维度,关于城市的初步认知和分析,是很有价值的高考择校选城的基础知识。
高考,只是站到了人生选择的路口,而城市的选择,决定了很多人真正的人生起点和成长适应环境。
从现实的经济的现实逻辑出发,谈点主流和市面上看不到的城市选择的底层逻辑和深度内容。
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高校就学的城市?
选择经济持续上行的城市,这样的城市,能够让一个家庭的孩子,最快实现在财商和生存层面的进化和成熟。
举两个对比的例子,昆明,成都,贵阳,云贵川三兄弟,而且同等级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差不大,那么从经济的逻辑来考虑,首选成都,其次昆明,最后才是贵阳。
一个城市的发,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综合结果,同等条件下,正常情况下物价越高,说明城市经济基本面条件越好,人口,产业,财富的吸引能力越强。
第二个例子:广州和深圳,按照以上的逻辑来看,优先深圳,再选广州。
大学有一个除了接受教育获得学位以外的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进入社会以后最基础的人情资本和关系资本的积累,就要在大学完成,特别是出身城市相对落后偏僻的中小城市,读书很厉害的孩子,往经济发达地区主动跃迁,用好学校和地方应届生落户的优势,直接可以在经济层面实现鲤鱼跃龙门。
理想是需要物质支持的,一穷二白不怪父母,到高物价、高消费的大城市拼一把,努力扎根,近水楼台,是非常价值最大化的选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第二个问题:选择城市是要看区域经济现状还是潜力?
现状好的,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潜力好的,就是成渝经济圈和西部经济圈。
怎么选?当然是选看得见好的,所见即所得的经济优势地区,很残酷的一个现实,所谓潜力,能否兑现,多久兑现,兑现到什么程度,不确定性太高。
比如杭州,西安,武汉这三个城市做一个对比,同等条件的学校前提下:
杭州第一位,没有悬念,因为杭州不仅仅是自身经济好,互联网高度发达,更重要的,立足杭州,上可以往上海发展,下还有浙江很多经济强市机会选择,甚至连江苏的经济红利和机遇都可以成为备选项。
武汉第二位,其实和郑州一样,教育大市,学校众多,学生数量多,而且都是中心级别的城市,不管以后是往更大的城市去发展,特别是继续教育考研考博,都是很好的跳板,而武汉和郑州,都是大学生留不下来的城市,属于「跳板城市,过渡城市」的代表。
这样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相对中庸普通,但是确定性比较明显,有考公务员考编计划,没有明确的定居和发展方向,需要继续深造的普通家庭,选择这样的城市,也是一种确定性。
西安就只能排到最后一位了,因为经济基本面,包括就业收入机会实在无法和长三角珠三角主流城市相比,求学氛围浓厚,而且跳板门槛太高,除了北京方向,就是本地升级,其实北方城市都有这个特征,那就是体制和编制偏好,如果有考公考编需求的,包括山东济南,青岛,这样的城市都是一样,比较适合,但是如果想要在经济层面得到突破和升级,就不适合了。
从求学和学术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这些城市才有选择的理由,如果有人情资本和关系资本,以及有权力照拂,这样的城市才具有优势。否则,从奔经济,求发展,快速成长的角度出发,北方不差好大学,但是相对而言,好城市只有北京。
第三个问题:好城市重要,还是好学校重要,还是好专业重要?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城市第一位,学校第二位,专业第三位。
或许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甚至加以反驳,这没关系,我用现实案例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在北、上、广、深读一个二本,并不是什么很主流热门的专业,但是毕业以后工作机会,薪资待遇,基本上是内地省会城市的30%以上的增量空间,对于地级市城市,绝对超过50%。
在郑州读一个好学校的一本,一个普通的专业,毕业以后就业如果没有人情和关系资本,压力一定不小,有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后回到我们自己的企业。而郑州的一本,在一线城市里面没有先发优势,没有信息优势,同样是应届生,和北、上、广、深的二本的都难以相比。
不过毕竟是正规大城市好学校一本,相对来说前景也算不错,只不过不确定性风险同样非常明显。
最后就是在哈尔滨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优质985,读了最好的王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不考虑读研深造,直接毕业,不光是在哈尔滨本地,还是全国来看,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都成问题,这很现实。当然,王牌专业不代表市场需要,这个哈工大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我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三个人,都是我现实里面的朋友,都发展得不错,而他们的人生选择,却让这三个人,在达到同样的人生状态的过程中,付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努力和代价。
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说一句:人生之路本就不易,有前车之鉴何必要选择增加难度?
成功的人生肯定是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并战胜困难和障碍健康成长,但不排除我们家人给孩子以科学的建议。
没有价值观的讨论意思,不到年龄,没有经历,是不会有共鸣的,只有经历才能提供一些真实的现实经验和逻辑。
结论其实非常简单:
人生分水岭,选择一个好的城市,非常重要,人生起点不重要,在什么基本面上成长发展,才重要。
关于高考择校的几个考虑因素复盘分析
当然,高考择校是一个大事,绝对值得谨慎,用严肃的态度去面对和进行决策。
选城市的前提,在于已经做好了高校层级的优先排序。
显然,985高校拥有最大的优先级,其次为211高校,现在是双一流高校大多是原来的985高校和211高校。
如果在两个985或211高校之间犹豫,或者选择空间只剩下二三流高校,那么选好城市无疑就很重要。
选择一个好城市,是分数限制或者专业招生数量限制之下最有价值的翻盘加分动作,没有之一。
这里有几个原则:
第一,尽量到大城市去。
大城市不仅教育资源更发达,就业空间也更广阔;无论是为了开阔视野,还是为了未来的工作,大城市都是最基本的。
第二,三无城市,绝对不去
既不属于省会,也不是经济强市,更不靠近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
这些地方,过去因政治形势或其他姻缘,获得名校落地,但一无财力,二无优势产业,三无充分的就业空间,未来发展必然堪忧。
第三,重点高校优先选城市,普通高校选城市兼顾选专业。
如果分数达到重点线以上,那么选择城市就有了优先级。如果只能触及普通高校,那么选择城市的同时务必要考虑好专业,哪些专业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哪些专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一定要考虑清楚。
第四,城市群时代,不一定都要挤到北上广。
北上广的经济、产业和教育无一不发达,但这三大城市竞争也最为激烈。
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都市圈或城市群内的高校,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既不脱离大城市,又靠近就业所在地,这是更为理性务实的选择。
家庭条件相对较弱,出身城市相对偏僻落后中小城市,那么有两种思路:
要么稳步向上,走求学之路,省会读大学,研究生和博士往大城市一步步走。
要么直接往深圳,杭州这样的超高物价,经济活跃程度很好的城市去搏一把。
如何选择看个人。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者之间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京津冀只有北京天津,没有河北;
长三角可选城市多,而且未来可选空间大,方向灵活;
珠三角比较纯粹,广州深圳两核心,珠海佛山二梯队,基本没有太多的选择,而且未来工作生活就业基本都在几个头部城市,和长三角相较面比较窄。
厦门、福州也有好大学,但福建江西这样的地理比较近优势群体,需谨慎选择,这些城市大学读完不容易留下来,即使有很好的空间,营商环境和就业机会只对本地人友好。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只是提供一个逻辑和框架供大家参考。
最后,万法归一,大道至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代就已经基本形成。
直辖市、强省会城市占据绝对优势,这跟医疗资源分布高度雷同。
建设三线,给合肥、成都、西安、重庆等带来了追赶沿海城市的机会,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高教资源调整。
最近20多年来,北京、上海开始控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压缩了专科、本科教育,让广州、武汉、郑州、成都的在校生人数,有机会跨越百万,超过京沪。
最近10多年来,深圳、苏州、无锡、东莞、佛山等经济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开始奋起直追,补高等教育的短板。但未来真正有能力冲击「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前20名,未来大概只有深圳和苏州。
深圳未来的高等教育质量,或许能跻身全国前十,但规模想进入前十难度颇大。
高校集中的地方,更容易汇聚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落到个体的头上看,从教育跃迁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于绝大多数莘莘学子而言,愿意读书付出,总是有选择的可能的。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选择和模式,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最适合,性价比最高,回报最高的最优解。
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家庭,才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这篇写在2022年高考季,关于择校选城的分析文章,能够给家人和朋友一些启发,一些思考,一些帮助.....
作为2022年的高考的考生,不仅要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压力,还要面对志愿填报、选择高校这样的抉择,面对着人生的十字路口,高考该如何填报志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关于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指南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2022年关于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指南及注意事项
一、深入了解志愿政策
学习政策、熟悉政策、吃透政策是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家长要对志愿单元、志愿设置、征集志愿等政策有全面了解,特别是对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普通批志愿是如何构成的、本科志愿单元已调整为院校专业组、专业调剂范围是在院校专业组内调剂等政策规定要清楚掌握。
二、深入了解投档规则
只有清楚了院校专业组投档规则,才能合理选报好高考志愿。
他认为,要深入理解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投档规则,了解如何规避风险。
对于顺序志愿的第一志愿最重要(志愿优先)、平行志愿的分数最重要(分数优先)等规则要点做到牢记于心。
像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的规定,一旦被投到某所大学,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等原因被大学退档,即使分数高于后面的院校专业组投档线,也不会再次投档等情况,一定要避免发生在自己身上。
还有一些规则,像同分投档规则,三种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分数级差)等,考生家长也需要清楚。院校投档有规则,专业投档也有规则,不同大学的专业投档规则也不同,所以需要注意。
三、深入了解大学专业
考生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应该对多所大学和多个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全面分析,从中选择理想的学校专业作为自己的志愿。
不要被大学的名字迷惑。在了解大学时,要了解大学的历史沿革,大学历史发展的情况。近些年大学改名的现象比较普遍,考生家长要了解大学的前身,都是有哪些院校合并而成,历史发展的情况。还要了解大学的重点学科情况,有没有国家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双一流”学科?都有哪些?重点要了解大学录取规则是什么?调档比例是多少?大学退档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从大学的《招生章程》中找到具体描述。
高考志愿不仅要选择学校,还要选择专业,这是高考志愿和中考志愿最大的不同。对于专业,要了解考生是否满足招生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是否满足专业提出的单科成绩、身体情况等一些特殊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大学时不要望文生义,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内涵,不能只从字面去认识专业,这样考虑专业是片面的(可以深入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
以北京为例,今年在京招生的许多高校都是按大类招生。考生在填报大类招生志愿时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大类招生对于考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选择专业大类。
四、深入了解参考数据
要学会使用参考资料、学会分析相关数据,为填报志愿做参考。像去年的专业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各批次院校专业组录取最低分,都需要大家认真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
《招生专业目录》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依据。考生填报志愿时所使用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要以《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使用《招生专业目录》应做到看类型、看批次、看院校、看院校专业组、看专业、看标记等六看。
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填报志愿参考资料。考生家长特别要认真阅读考虑报考院校的录取规则,如对加分成绩的使用、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在详细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学校在录取中的具体要求后再考虑选报。
五、深入了解填报流程
要明确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和方式,什么时间填报本科志愿?什么时间填报专业志愿?什么时间截止填报?填报志愿分哪几个步骤?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清楚。
总之,考生家长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填报高考志愿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根据高考成绩和自身情况选报好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大学
了解大学的录取
我国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高校有两千多所,去年在陕西招生的院校就有1540所。从高校的录取层次上分: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高职(专科)院校等,高考录取时,省招办是按照录取批次顺序进行的。
从院校综合实力和国家扶持力度上分: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招生时,在有些省(市)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其余省(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学校也会在多个批次都有招生计划,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搞清楚。
错过志愿填报能否补填
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不接受任何补报志愿。只能在本段(次)录取结束后,再参加下段(次)志愿填报和录取。
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多次登录系统,在规定次数内允许考生志愿修改和提交,系统以考生网上最后一次修改确定并成功提交的志愿为准。
建议考生尽量提前进行志愿填报,务必不要拖到临近截止时间再提交,以免因停电、计算机故障、网络繁忙无法登录等意外情况而无法提交,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考生一定要对填报的所有志愿做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志愿全面、有效,并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
2022年关于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指南及注意事项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志愿填报六个技巧及注意事项
★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整理
★ 2022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及技巧
★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及选专业技巧
★ 2022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注意事项
★ 2022高考志愿什么时候填
★ 2022年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 高考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2022
★ 2022年新高考填报志愿方法
★ 2022新高考后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你想知道如何填志愿,这不是一半句说清的。有一本书《高考填志愿知识与技巧》
这是那书的介绍:为什么高考填志愿显得如此重要?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不同专业就业也相差甚远,导致热门专业不热,冷门专业不冷,专业热冷变化不定。更加是填志愿变得难上加难,让人琢磨不定。
为什么无数大学生后悔自己自己所填志愿
据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90%对自己所选择学校和专业。绝大多数的原因如下:
第一, 不知你自己所考分数该报考哪一类学校
第二, 不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例如有些专业本科就不能对口就业甚至研究生都不能很好就业。
第三, 不知如何确定自己所报专业自学校的实力,同一类学校中,一个差一点的学校实力好的专业不知比好一点的学校差专业就业好多少倍,几乎没法比。这是考生最用以忽略的问题。也导致无数大学生后悔。
第四, 不知合理的对自己所报专业梯度选则,不能考上自己所报专业,虽然考上这所大学,但被调到其他专业,这是另人最遗憾的事。
赢在高考填志愿
报考现状
十年寒窗苦,只为金榜题名时。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填报志愿有“第二次高考”的说法。这绝对不是夸张,正说明了高考填志愿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以后的工作、就业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否得到发挥。考大学不仅要考上,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报大学和专业满意。但要做到这样谈何容易。每年都有无数大学生后悔自己所填志愿,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选好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选择。
据有关数据表明,几乎所有考生都不了解详细的报考基本知识与技巧,还有很多考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报考。目前在大学里只有2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满意,剩余的80%的学生中表示出不同程度的不满。专业选择评估,结果让人惊讶,在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大约有90%考生对所报专业并不了解。绝大部分与填报志愿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有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填报时间短,考前没有时间了解相关报考信息,考后获得填报志愿相关信息难。
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考生在填志愿时,只是简单的根据自己了解的极有限的报考知识进行填志愿。同时自认为填志愿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自己的分数考得高,这种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其结果可想而知,造成了许多错报、误报,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得不让人心痛。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甚至名落孙山,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报考失误,不了解相关的报考知识,不了解相关的报考技巧,不能合理的定位自己、选择志愿,造成许许多多考生错报、误报。其实报考是个很大的学问,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很多有关报考的知识,掌握报考的技巧,了解目前的社会现状。一次成功的报考,在成绩一定下可以提高一个档次,最重要的是可以在考上大学的同时提高对所报志愿的满意度。
为了解决万千学子报考时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作者经过潜心研究,认真全面搜集高考报考信息,深入了解报考现状,编成了一本适用于每一位考生的高考填志愿资料《高考填志愿知识与技巧》,与其他填报志愿资料相比是独一无二。
本书内容主要来源于高考填报志愿专家、高校招生办专家、名师投稿。
无数大学生最后悔高考填志愿时不知道的事
不了解自己所报专业的就业率、前景,工作方向。
不了解自己所报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及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造成所报专业不能被录取。
不会对自己所报的几个专业合理的设置梯度,造成所报专业落选。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一类学校重名气,二类学校重专业。一般一本小线分界,一本线上的为一类学校。对于二类学校,每个学校都有很好的专业,应首选这个学校的好专业,当然这些专业录取分数自然不低,而不是以往年分数衡量自己能否考上这学校。
以上这些都是填志愿必知知识中重中之重,望考生重视,具体怎样本书有详细介绍。
这本书特色
一是提供详尽的报考必备基本知识和信息,并为考生提供获得一些必要信息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各个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避免考生犯知识性的错误,造成错报、误报。
二是提供详尽的报考必备基本技巧,教考生如何选学校,如何选专业,如何填各批次志愿,如何根据自己所处分数段合理选择,如何提高报考成功率等等技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
三是提供目前报考现状,结合社会现状为考生提供各类专业就业前景、工作方向,热门专业,就业率统计表;结合往年报考情况,提供报填报志愿误区;未来就业趋势;高考填报志愿实例分析,结合往年填报志愿成功失败典例进行分析,不同情况和报考心里的考生实例中均有体现。
这本书几大优点
提高志愿提报的成功率,有效减少错报误报。
最重要的是提高对所报专业和学校的满意度,有效减少上大学后对所报志愿的不满意度。
本书为考生提供详尽的填报志愿信息,通过阅读本书,让同学们彻底明白高考填志愿,彻底明白如何去填志愿。
十多年的求学,十多年的酸甜苦辣,填好志愿是你进入大学的最后一关。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不谨慎填志愿,轻视填志愿的重要性,填志愿自以为是,都是令人遗憾终生的。一次成功的填志愿,填报无悔,选择无悔,人生无悔。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淘宝上有卖,输入书名就能搜到。
《高考填志愿知识与技巧》。这本书简直太好了,真是高考生的救星。这本书系统的介绍关于高考填志愿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的分数、能力、性格等问题合理的选择学校、专业。高考填志愿中在选择。避免考上大学后后悔自己自己所填志愿。如果考生不买这本书以后一定会后悔死。所以向大家推荐!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关于报考志愿,现状是什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