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传统与时尚之间,能够容纳多少毕业生?

 2024-11-23 09:48:01  阅读 851  评论 0

摘要:尽管没有博士点,但武汉纺织大学这两年总体上还算是顺风顺水。先是2021年实现湖北省属高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后是2022年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后者是湖北省最新的安排,确定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尽管没有博士点,但武汉纺织大学这两年总体上还算是顺风顺水。先是2021年实现湖北省属高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后是2022年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其中,后者是湖北省最新的安排,确定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具体的组成是这样的,武汉纺织大学等4所高校4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7所高校的7个学科被确定为培育建设学科。

小编知道,很多朋友自然不自然以所在行业来钱快慢评价学科专业优劣高下,进而言之有人对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列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可能并不是特别感冒。这个不感冒,当然针对的不是这个学校,而是不太认可纺织科学与工程这个学科及相关专业。

武汉纺织大学:传统与时尚之间,能够容纳多少毕业生?

在此,我们不必去争论纺织行业或者产业如何,也不必去讨论纺织科学与工程这个学科怎么样,更不去评说纺织类本科专业是否有前途。我们的重点是关注武汉纺织大学这所高校,。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只是列出相关的数据,请您根据个人的情况去选择。

壹、看校史,观录取,过往的很多东西值得关注

武汉纺织大学,是目前唯一以纺织命名的大学。这个唯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她与曾经的那些兄弟院校一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更名,但武汉纺织大学却保留了“纺织”二字,其他院校都回避了“纺织”,要么给自己改了个好听的名字,要么直接并入其他高校。

那些高校都是谁,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武汉纺织大学属于原纺织工业部部属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初建于1958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1998年划转为湖北省管理,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大家可能也看出来,兜兜转转一圈之后,武汉纺织大学还是把自己的“纺织”二字恢复了。为什么要在校名中恢复“纺织”,恐怕只有当时更名的深度参与者才知道,其他人都是道听途说。

如今的武汉纺织大学,除了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外,还有个靓丽的的牌子,那就是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作为一所老牌纺织院校,是否能担得起时装名校的称号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您要知道纺织类专业中,本来就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这样的基本专业,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授予艺术学、工学学位。人家都能教育培养服装设计人才,还算不上时装名校?

进而言之,武汉纺织大学的服装学院从1987年开始正式招生,服装学科是该校的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据说连续19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分榜名列第一。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回应一下标题,纺织看似传统,却有时装这样的新领域,能够容纳足够多的毕业生,并且还是不同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不限于纺织类学科专业本身。这是因为,当下的纺织服装行业是科技与设计创新集成,材料与装备升级迭代,产品与应用延展丰富,蕴藏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无限的文化美学。

具体到武汉纺织大学来说,大家还要认真看一下该校的历史沿革图,在传统工科院校的基础上,该校又吸收了两所经管类院校,预示着招生专业更加多元化。

考生对此是否买账呢?我们看一下2022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一年,武汉纺织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招生,总招生计划数5165人。由于学校本身没有进行录取成果自我评价,我们也不好作过多评价,大家自己可以看一下文理类的录取分数线自己估量一下。

2021年录取结束后,武汉纺织大学进行了自我总结评价:在湖北省共计录取3488人,占全校录取总人数70.34%,较2020年增加182人。其中,湖北省首选历史,再选不限专业组分数线为561分,位居省属高校第五位;首选物理,再选不限的专业组分数线为542,位居省属高校第六位。

在改革省份,录取学生分数基本都在特殊类型招生分数线上;在安徽、江西、河南、甘肃、贵州、四川、青海、西藏等一本招生省份,学校录取分数线均超过当地一本线10分以上,其中安徽理工类超一本线52分、河南理工类超一本线40分,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上述录取信息,可能还不够全面,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朋友,可以自行到武汉纺织大学招生网查询,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

贰、纺织和设计是最主要的优势学科,但非纺织类本科毕业生数量要远多于纺织类

就学科,也就是高校老师们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所属门类来看,武汉纺织大学现有学科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正如小编所说,纺织工业学院、合并两所经管院校的底子,造就了该校应用学科为主的特色优势学科体系。这其中,又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和设计学最为突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双双获评B-等级。

但我们还要知道,无论是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还是更深入的分类,都无法保证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特色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并不一定属于准本科生们追捧的专业。比如,很多高校的冶金科学与工程学科很强,但是冶金相关专业就非常不受欢迎。作为传统产业领域的纺织类专业,自然也免不了这样的问题。

还好,武汉纺织大学除了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非热门专业之外,还有其他特色优势专业。都是哪些专业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图片。

应该说,大家从这33个专业中,还是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武汉纺织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生源信息表,看看马上毕业的2023届的朋友们最终都以什么专业毕业生的身份走向社会。

显然,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不是纺织工程,非纺织类专业毕业生远远超过纺织类毕业生。同时,小编还注意到,2020—2021学年,武汉纺织大学转专业学生297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1.47%。辅修的学生191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94%。获得双学位学生524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2.59%。

这三个比例,特别是转专业比例,说明入校后转专业不是百里挑一,也是少之又少。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名额限制,还有大家可能不知道该选择转到什么专业去。

叁、2021年升学比例超过25%,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值得参考

截至现在,我们没有看到武汉纺织大学对外公开2022年度教学质量相关信息,我们无法知晓最新的就业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关注一下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关注2021年调查的2019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有关情况,对于大家仍有不小参考价值。

第一,拿学位还是挺难的,升学比例超过25%。

武汉纺织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1年共有本科毕业生4970人,实际毕业人数4810人,毕业率为96.78%,学位授予率为98.81%,按照应毕业学生人数算学位授予率为95.63%。

截至2021年8月31日,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17%。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51.64%。升学1217人,占25.3%,其中出国(境)留学163人,占3.39%。

第二,毕业两三年后,就业率更高一些、考研人数也增加了。

武汉纺织大学2019届毕业两年后、2018届毕业三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91.7%、93.7%,说明随着毕业时间的推移,更多毕业生处于就业状态。其中,两届毕业生毕业后均以受雇全职工作为主,且随着毕业时间的推移,该比例有所增长。具体是,毕业两年后、毕业三年后的比例分别为57.9%、69.6%。

同时,该校2019届毕业两年后、2018届毕业三年后分别有30.0%、20.8%的毕业生正在读研和留学,有较多的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毕业两三年后,学校统计收入有所增长。

武汉纺织大学2019届毕业生毕业两年后、2018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分别为6876元、7847元,随着毕业时间的增加,毕业生在收入上水平上有所增长。

第四,就业地除了湖北和武汉,还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

武汉纺织大学2018届、2019届就业的毕业生均主要就业于湖北、广东,且均在上海、浙江有较高的就业比例。具体来看,该校2018届毕业三年后分别有41.0%、18.6%的毕业生就业于湖北、广东,2019届毕业两年后分别有45.1%、19.8%的毕业生就业于湖北、广东。

武汉纺织大学2018届毕业三年后、2019届毕业两年后的毕业生均主要就业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具体在武汉、深圳、上海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第四,企业仍是主要就业单位,有近两成在国企工作。

武汉纺织大学2018届、2019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均为民营企业/个体(分别为63%、65%),同时,均有近两成(分别为18%、19%)毕业生受雇于国有企业;用人单位规模均主要是在1000人以上,分别为46%、48%。

最后小编提一点建议,武汉纺织大学的名字不好听,但是如果喜欢服装设计及周边专业的话,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使不喜欢纺织服装,报一个热门的工学、经管类专业,能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省内”跟“省外”读大学有啥不同?毕业生说出差距,不妨对照下

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然而,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屈居第二,选择一所不太令人满意的学校。

在每年的高考中,会有学生选择去省内的大学,也会有学生去省外的大学。虽然学生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去省内和省外的大学,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毕业后,我发现在省内外上大学是截然不同的。选择错误的学生后悔了,希望能给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人一个参考!

一,“省内”跟“省外”读大学有啥不同?毕业生说出差距,不妨对照下

85%选择省外大学的学生认为,如果他们所在的省没有想要申请的大学,或者没有一所重点大学,那么选择省外的好专业并非不可能。

例如,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自行设置的重点高校数量较少,竞争压力也较大。最好直接选择分数适中的外省重点院校,直奔心仪专业,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一些学生会说,他们选择了省内的一所学校经常回家,但50%的学生表示,由于他们选择了住在学校,上半学期回家的频率会更高,但在后期,他们可能因为学习、恋爱和社交而不常回家,因此,他们仍然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加强自己的发展。

在省内选择大学也是对分数线、入学条件和大学知名度的参考。在自己土生土长的省里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大多数学生仍然不愿意去省外学习。距离只是一个参考项目,但不是主要因素。

毕业后,就业机会的前景至关重要。如果选择的省外大学只是在一个一线城市,毕业后可能有机会留在这个城市,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应该直接选择省外。

一些学生在大学和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在大城市真正有了自己的立足点。有些学生自己想在自己的城市发展,甚至想回到省外自己的城市,所以他们可以直接选择省内的高校,而不会有太多麻烦。

二,毕业生应该制定未来计划,学会为过去的选择买单

作者认为时间不能倒流。许多毕业生已经做出了选择,无论是对还是错,他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过去付出代价。选择在省内上大学的毕业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比如毕业后考公务员,回到家乡。

选择在省外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感到困惑。如果被企业成功签约,他们也可能去其他省市发展。如果面临就业困境,这会让你更加迷失方向。不过,这段时间也是最考验学生心态的时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也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进行合理评估,这样才能去北京、上海、广州寻找机会,或者回到父母身边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尽快安顿下来。

事实上,人生没有绝对的弯路。如何去会有不同的结果。每个毕业生都应该有自我激励的态度。不要蒙混过关,为他的选择买单。

三,在申请省内或省外学校时应考虑什么?

首先,你应该对你的分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果你可以去省内的985或211院校,但只能申请省外的普通院校。从长远来看,最好选择省内的985或211院校。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我们最喜欢的目标大学的当地经济发展。不要在三分钟内盲目地做出决定。

如果你选择了省外的大学,这意味着你需要离开家乡。虽然现在交通很发达,但你想一想就不能马上回家。

想想你想申请的最喜欢的大学离家的距离,看看他们当地的经济是否发达,他们能否满足他们对大学的各种需求,以及未来是否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最后,考虑你未来的职业规划,看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想在什么行业工作,你所在的省份和城市是否满足你的发展需求。

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对你将来想从事的行业更有帮助。这样,基于你的实际目标,我相信学生也可以更容易地选择他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最后总结:大学毕业后,我明白在省内外上学的差距。我希望你不要走弯路。大多数高中生的思维都不太成熟。父母需要为他们解释选择在省内外上大学的利弊,并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不同的选择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所以每一步都要谨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就业,八成本科生深造,博士进科研单位多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毕业生5965人,较2021年大幅减少1173人,减少幅度达到16.43%。其中,本科毕业生1850人(含第二学士学位8人),较2021年的1725人增加了125人;硕士毕业生2938人,较去年大幅减少1288人,减幅达到30.48%;博士毕业生1177人,较去年减少10人。

为何中科大这两年的硕士毕业生规模差距如此之大?并非学校大幅减招所引起,从学校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2019级硕士生中有1803人直接转为博士生,从而没有统计进入2022届硕士毕业生范畴,从而导致毕业生人数的锐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中科院直属高校,同时也是C9成员、华东五校成员高校,在国内几乎是万众瞩目,学校的毕业生去向是备受关注的。那么其毕业生去向情况如何?我们来看看学校公布的2022届毕业生去向情况。

本科毕业生去向

国内升学深造人数达到1105人,占比达到59.7%;出国(境)留学人数为275人,占比为14.9%。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发现,本科毕业生中有接近75%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如果再加上未就业中的110人(占比5.9%)计划升学的话,有超过八成的本科生继续升学,直接就业的人数不到两成。由于本科招生规模本来就不大,直接就业人数只有360人,这些就业毕业生中,协议就业149人、灵活就业171人、待就业40人。最终学校公布的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2%左右。

与2021届毕业生对比,2022届国内升学深造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出国留学人数却增加了3.4个百分点,协议就业人数提升了0.6个百分点,而灵活就业人数提升了3.8个百分点,当然,总体毕业生就业去向率也提升了接近6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中,留校深造的人数为887人,占升学深造人数的80.27%。其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81人、北京大学29人、清华大学28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3人等人数在10人及以上。

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中,机关单位占比为0.3%、其它事业单位占比高达49.7%、国有企业占7.2%、高等教育单位0.3%、科研设计单位1.3%、地方基层项目1.6%,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中科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中,进体制内占比达到60.4%,超过六成进体制内就业,但进入科研单位的占比却只有1.3%,少得可怜。

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由于升学深造比例较高,造成留在安徽就业的比例达到62.8%。而选择上海8.4%、广东8.8%、北京6.6%、浙江5%、江苏2.5%等就业占比较高。

硕士毕业生去向

一般来说硕士生升学深造的比例较本科生大幅减少,中科大硕士生也不例外。硕士生在国内升学深造的人数为57人占1.9%、出国(境)人数为45人占1.5%,另外还有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5人拟升学,总体升学比例不到4%。而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协议就业人数达到2615人占89%,灵活就业69人占2.3%,待就业137人占4.7%。

而在2021届硕士毕业生中,有36.3%选择继续在国内升学深造,几乎是2022届的18倍多;出国(境)升学比例为2%,相差不大。协议就业的比例为57.4%,与2022年的89%低了31.6%,灵活就业比例也低了2.6个百分点。整体就业率从2021年的96.9%下滑到了2022年的94.8%。

硕士毕业生进入机关单位就业的占4.4%、地方基层项目5.3%、高等教育单位1.3%、其它事业单位5.2%、科研设计单位2.5%、国有企业20.7%等,整体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比例为39.4%。硕士生进入其它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50%,可见硕士生就业去向更为分散,而进入科研设计单位的比例依旧非常低,只有2.5%。

硕士生升学深造占比不高之后,硕士毕业生留在安徽就业的比例就只达到了28.9%,而去向上海的比例达到21.9%、江苏11%、广东10.3%、浙江10.1%、北京8.5%等。

博士毕业生去向

学校的博士毕业生有90.7%选择协议就业,2.3%选择灵活就业,4.3%待就业,但是还有2.6%(31人)选择出国(境)深造,相对2021年出国51人(占4.3%)有所降低。

博士毕业生中进入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比例则大幅提升,达到了20.9%的水平。另外进入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35.3%的比例。其它如国有企业占比8.2%、其它事业单位3.2%、机关单位0.6%等来说,这才是一所真正的研究型高校毕业生去向的结构。

博士毕业生留安徽就业的比例为33.1%,去向上海为11.9%、江苏9.4%、北京9.3%、广东7.6%、浙江5.8%等。

总结

很多网友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是一所纯理学门类的研究型高校,其工科并不是很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从本科层次来看,中科大的确是一所理学类高校,学校毕业生中理学门类学生1023人占总人数的55.3%。工学门类毕业生720人占比为38.9%,其它还有少量的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医学学生。但是我们从硕士生层面来看,学校毕业生中工学门类毕业生达到1772人,占比达到60.3%,而理学门类只有324人占11%左右,与本科毕业生的学科结构完全相反。而且学校的管理学硕士533人、经济学167人等也占比不少。即使从博士层面来看,工学593人、理学540人,也旗鼓相当。从这个层面来看,中科大是典型的理工类院校,而不是单独的理科院校。

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中,主要有华为350人、选调生174人、本校就业168人、中国科学院149人等超100人以上。其它还有如阿里巴巴、长鑫存储、字节跳动、腾讯、中兴通讯等在50人以上。其次如普联技术、百度、科大讯飞、比亚迪、英特尔、蔚来、徽商银行等就业人数也在30人以上。国防军工企业就业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人数达到53人,其次如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就业人数在10人以上。

大学学费15万,上班后的工资3000多,毕业生:这大学上得有何意义

大学四年的学费,加在一起是多少钱?有多少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回忆起大学一共缴纳给学校的费用,从而总结出大学三、四年,大学一共花费多少的学费!

随着国家不断地提高对教育的重视度,家长也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大学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普及下来,大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增长,据统计,2022年新生入学人数已经达到1256万。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正因如此,高考才会备受重视,每年临近高考时,都会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家长们也将孩子考大学当成家中大事。

每当临近高考时,考生们在家中的地位直升,就像是保护动物一般深得家长重视,然而,学生们一心放在学习的苦上,殊不知家长们为了供孩子上学,恨不得掏出全部家当。

大学学费15万,上班后的工资只有3000多,真能平衡吗

张琳是22级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到一家私企工作,上班后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也让她开始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开始质疑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毕竟身边有同学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了,在聚会上略加打听一下,得知高中学历现在的工资也有4000多,再看看自己的本科学历,难道因为自己是三本毕业。

所以,工作后拿到的工资并不多,张琳怎么想都不应该,正因如此,激发了她的好奇心,面对每个月3000多的工资,也想知道这是用多少的大学学费换回来的。

要知道在大学中的支出,占大头的不只有学费,还有住宿费和生活费,张琳找到校园卡上的支出,再加上在三本院校三年的大学学费,全部算下来花了15万。

她在大学中平均每年的开销高达5万左右,这还只是中等的生活水平,可见,支撑一个学生读完大学,家长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最令张琳不满的还是毕业后的收入水平。

大学学费花了15万,但是毕业后却只能从事一个月3000多的工作,单是想挣回大学的学费,就需要不吃不喝4年多,才有可能赚回大学学费,但是这期间又怎么能不吃不喝呢!

“读书无用”被提及,难道努力提上本科,真的错了吗

近些年,大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心态逐渐开始崩掉,大学生们看到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再加上上班后拿到微薄的工资,很多时候连自己都养不活。

开始抱怨“读书无用”,认为大学上不上没有太大意义,很多高中毕业就直接工作的人,现在的工资都比他们这些大学生高,那么,上大学的意义又在何处?

大学生为了能从中考量清楚,也为了能找到上大学的意义,他们再想难道当初在本科和大专之间左右摇摆,最终选择本科中的三本院校,真的错了吗?

每年高考报考时,都会有很多考生的成绩,恰好处在三本和大专的录取分数之间,考生要面临在大专和本科之间做选择,即便是三本院校,至少毕业后拿到的是本科毕业证。

三本院校的利与弊,你又清楚多少呢

· 利

首先,是报考三本院校的利,之所以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放弃大专,坚定地选择三本,就是因为他们看中了三本的优势,最主要的是毕业证上面的学历是本科!

这样一来毕业后就能直接考研,而不是像专科生那般,还要先升本才能再考研;除此之外,三本生也能报考编制岗位,任何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公职岗位,三本生也都能报考。

· 弊

然而,报考三本院校还有很多考生承受不来的弊端,比如,三本院校的收费标准非常高,普通的三本院校,一年下来的学费至少有小几万,这是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的。

再者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不看好三本,所以在招聘时为了避开招收三本生,还会给出对学历明确的要求,以便将三本生刨除在外,花着高昂的学费,并不代表就能找到好工作。

笔者分析:

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有待人力部门解决的重大问题,学生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尽量降低就业形势对自身的影响,防止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因为不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假借考研、考编制等借口,回家理所当然地啃老,间接造成了社会上严重的人才堆积,也会慢慢拖慢国家的发展。

今日话题:大学学费15万,上班后的工资3000多,你还愿意选三本吗?

说了老实话,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公布,本科签约就业仅163人

中国政法大学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看到这份毕业生就业数据,很多文科生估计心都有点凉了;实际就业人数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只有研究生就业数据还说得过去,在2403人中,有72%的就业率,本科生实际就业人数只有163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中国政法大学是“五院四系”高校,属于行业特色院校中的顶级院校,在政法系统中可以说是校友遍天下,虽然是211高校,在政法院校中,有着985高校的威望,学校的实际就业情况怎么样呢?

根据学校公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看,在2088名本科生中,签约就业人数是163人,这是本科生的实际就业人数;还有国内外深造人数,学校公布的数据有点拗口,国内升学是790人,国外升学是113人,合计升学只有903人,在加上163人,在本科生中真正落实去向的是903+163=1066人,还有162未签署任何就业协议;其他的数据看看就好!

大家看各大高校的就业数据,一定要鉴别好各校数据的水分,这是所有高校都喜欢玩的套路,一眼扫去各校的就业率都非常好,实际把数据做区分,就业数据中的猫腻就出来了。我们经常看见的二本院校的就业数据比985学校都好,实际情况是完全相反的。

大家看学校的就业数据,一定要区分好“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签约就业率”数据之间的关系。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包括了升学人数、签约就业人数,还有打印店与小卖部签约就业的人数,实际有价值的数据就是国内外升学人数与签约就业人数,其他数据都是有水分的,很多同学不签就业协议是拿不到双证的,小卖部就业由此诞生!

中国政法大学的数据中,国内考研是790人,境外升学113人,真实签约的就业只有163人,这是真正有去向的毕业生,合计1066人,50%多一点点的数据,这是法大2022年本科毕业生实际有去向的毕业生人数,本科生找到工作的只有区区163人。未落实去向的162分,应该是学生中犟骨头,打死不签任何协议,学校其实也没有他们办法。

法大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数据,说明法大还是相当老实的,把毕业生的所有数据都呈现给了大家。虽然不漂亮,如实拿出来都是诚实的了。法大的法学专业在国内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就业数据也不过如此,不过考研数据在文科专业中算非常的不错;只可惜本科实际就业人数太少了,不考研基本无法就业。

总结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还是非常完整的,没有藏着掖着,把文科专业的就业现状呈现在大家面前。研究生的实际就业也只有72%,这在理工科中算是非常低的了,在文科专业中算佼佼者。说明法学专业有多么的卷,不通过法考就业难于上青天。

行业龙头高校的就业数据尚且如此,其他高校法学专业的就业状况可想而知了,卷到什么程度只有圈内人知道了。这里建议准考生们,能远离法学尽量远离,否则就做好爬陡坡的准备!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武汉纺织大学:传统与时尚之间,能够容纳多少毕业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289169.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802秒, 内存占用2.04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