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学习时间一共有6年,其中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尤其是在初中的时候,因为还在9年义务教育之内,在九年级的时候步入高中的阶段,对于分数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好物理是平均总体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那么九上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
九上物理知识点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力学知识点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热学知识点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欧姆定律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以上是小编和大家分享关于九上物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其中包含有导体和绝缘体液化等等一些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可见,知识面广,并且每个知识面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期间学生不能有任何懈怠。
九年级上册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很多,下面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欧姆定律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力学知识点
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4、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热学知识点
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
能量与做功部分常见知识运用
1、做功
物理 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
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
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
1、A=1000mA 1mA=1000μA
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
九上物理必考知识点有如下:
1、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不要说分子的扩散)。
3、分子间有间隙。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6、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大小与质量、状态、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7、将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叫热机。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九上物理知识点】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