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推广的影响有多大?

 2024-09-27 22:45:01  阅读 574  评论 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卡环境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得到了迅速发展。信用卡的广泛普及,持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更容易在信用卡的使用上产生信用问题。之所以选取大学生作为高风险用户群体的代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大学生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卡环境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得到了迅速发展。

信用卡的广泛普及,持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更容易在信用卡的使用上产生信用问题。

之所以选取大学生作为高风险用户群体的代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商业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推广的影响有多大?

大学生群体普遍无固定收入,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信贷经验有限,信贷风险意识不足,容易出现透支无法偿还的信用风险

大学生群体成为商业银行寻客行为的主要战场。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由于面临来自互联网信贷与银行同业的竞争压力,信用卡业务寻客行为愈发激进,存在引导大学生进行信用卡消费的现象。

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开卡审核十分宽松,一线操作人员发卡不规范现象凸显。

大学生群体的信贷消费习惯,正在受互联网信贷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由于互联网信贷门槛低、授信快、营销力度大等特点,使众多大学生轻松接触到了互联网信贷,信贷习惯被养成,信贷消费频次变高,大学生群体内共债现象增加。

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信贷行为一直是央行及银保监会关注的重点,曾多次发文提醒校园信贷的监管问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习惯及信用卡消费观念对于银行自身的信用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2 年 2 月,便有人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行为习惯及行为模式进行了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观察、对比及分析。

力求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习惯、信用卡及其风险认知等,使商业银行能够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习惯及信贷思维。

从而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推销办理信用卡,首先是因为信用卡的存量是决定信用卡利润的一大关键因素。

大学校园人群密度大,大学生尚未完全步入社会,具有成熟的信用卡消费节奏的人群较少,对特定银行信用卡具有黏性的可能性较低,且在校大学生大多生活费有限。

当面临互联网上屡见不鲜的消费主义的诱惑产生透支需求时,使用信用卡是比向父母说明更加方便无压力的方式。

所以大学校园成为了商业银行快速提高开卡量的最优地点。

另外,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主要的消费群体,银行未来的潜在客户,在大学生尚未产生特定银行的消费粘性时进行市场抢占是有利的。

因此,校园内的信用卡推广现象随处可见,推广形式也多种多样。

许多银行甚至与大学生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教育类 app 与公众号等进行合作推广,渗透进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较成熟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互联网第一代原住民,相对于传统推广方式,信用卡线上推广频率的增高,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广告的被动输入有很大影响。

在这种高强度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触信用卡,信用卡对于大学生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尤其是具有互联网信贷经历的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接受程度也愈加高,在使用信用卡的受调查者中,有 82.25%的人使用过互联网信贷,包括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百度金融等。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群体中,意识到身边互联网信贷与信用卡广告在增加的大学生占比达到 44.79%,且线上推广对于大学生的推广强度最高。

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0.94%的人在常用网站或 app 中看到过信用卡的推广信息,仅有 6.14%的大学生从未见过任何信用卡推广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在办理过信用卡的受调查者中,有 43.6%的人为看到推广后自行在线上进行申请,即使是线下推广,根据调查也有 23.9%的本地推大学生成功办理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接受过各种形式的信用卡营销的比例较大,其营销平台覆盖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绝大部分场景。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网站及移动软件作为信用卡营销的载体,大大提高了信用卡营销的推广面。

使得年轻消费群体,受到了更有针对性地营销大规模的信用卡营销推广,将一定程度上扩大无计划的信用卡使用群体,创造非必要的需求。

这些针对高风险用户群体的营销行为,源自于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发卡体量的单一追求。

一线营销人员为了业绩,会重点选择大学生这个风险意识不足、群体基数大、信用卡持有率较少的这个特殊群体进行重点营销。

一线营销人员的不规范推广,导致了操作风险的产生,在营销推广这第一个环节选择了高风险的客户群体,为后续各环节风险的源头。

因为目前或未来存在资金需求,办理信用卡解决燃眉之急或以备不虞的人数居多,由此可见,资金需求仍然是大学生信用卡办理的主要原因。

具有资金需求的大学生群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大学生群体普遍不具有固定收入。

因此大学生群体的超额资金需求的偿还难以保障,资金需求仍是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主要动因。

因此信用卡业务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凸显,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容易开卡并使用信用卡的,多为本身资金需求较大或风险意识不足的人群。

在大学生群体中,则体现为仅有少量固定收入,却存在超额资金需求的部分大学生群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优惠及办卡礼品等非个人信贷管理原因,在大学生办卡原因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优惠活动对于大学生信用卡使用习惯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将会鼓励一部分无信用卡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信用卡信贷行为。

此时若没有对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及风险意识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不良信贷行为将频频出现,这应当成为商业银行针对此类群体发卡时的责任与义务。

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信用卡使用及信用卡风险方面的教育,线下推广人员与线上开办页面对于信用卡使用规则的介绍缺失或较不明显。

商业银行缺乏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信用引导,许多在校大学生缺乏个人理财及信贷的观念,对于信用使用时造成的逾期、违约所造成后果的认识不充足。

互联网的低门槛、高授信额、手续简便等特点使得接触过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增多,而低门槛、高授信额的宽松信贷条件,使得大学生对于自身并没有做好细致严谨的信贷规划。

这些互联网信贷,不仅使大学生在资金短缺时,对于包括信用卡在内的各信贷形式的接受程度变高,并将未被合理引导的不良信贷习惯,带入信用卡的使用中。

对于信用卡的各项使用规定与违约影响了解程度不足,对于信用卡的错误消费,不仅会给他们自身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并可能造成自身信用污点。

同时将会给社会信用体系带来压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细则及信用意识的缺失不仅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也会在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上提前消耗高质量的,即具有良好贷款习惯的信用卡消费者。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强大,银行信用卡发卡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点对点发卡变成了线上点对面的发卡模式,大大提升了发卡效率。线上发卡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线上发卡的宣传营销具有广泛性,银行与各线上平台合作进行线上发卡,便可借助各平台的优势向用户广而告之并提供办卡链接。

其次,线上发卡的模式具有营销针对性,各网络平台拥有其自身的客户群,通过与特定网络平台合作即可向特定符合信用卡办卡的客户群推送办卡链接,就实现了精准营销。

另外,线上办卡的便捷性也是不言而喻,据调查,目前线上申请信用卡基本能够实现秒批,当场知道结果,效率更高。

但是线上办卡渠道也存在一定缺点,首先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营销成本高,目前一般的线上发卡合作模式是发卡过件或者核卡按件计费。

可是核准后转化为该行信用卡真实或者忠实用户的很少,大量的成本花费在无贡献或低贡献客户上,导致发卡成本的提高。

此外,线上开卡的自动化审批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审核不细致,留下了一定程度的审核资料虚假申请的空间。

审核环节存在的风险是信用卡风险的重要来源,审核的不严格将引发后续各环节风险的出现。

在此环节中,审核程序的过于简化与审核人员的不合规操作都是巨大的风险点,其中也包含着高风险申请人的信息隐瞒与信息盗用等风险。

使用环节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此环节存在许多信用卡使用时的潜在风险点。包括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消费领域、逾期行为出现的原因、公债问题等。

(1)消费领域

调查显示,在受调查额大学生中,使用信用卡消费于购买服饰、电子产品及奢侈品的比重相对较高,相较之下,在日用品和学习与工作必要消费的比例并不高。

可以了解到,目前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有不少在消费时是非理性无计划的大学生在进行这类没有计划性的、具有一定程度冲动性的信贷行为时。

通常并未充分考虑到短时间内贷款的偿还能力,而当冲动消费金额超过自身承担能力时,许多大学生选择分期或逾期。

更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以其他平台的贷款额度进行信用卡偿还,加大了自身的资金链风险,同时此类也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现金分期或逾期行为及原因 由于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的领域多为非理性消费,因此在消费时许多人没有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

当在信用卡最后还款日无法全额偿还时,可选择信用卡分期还款与最低还款,当信用卡分期与最低还款仍无法按期偿还时,则会产生逾期行为。

一旦被认定逾期,银行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并收取滞纳金与违约金。

大学生普遍没有固定的收入,在信用卡透支无法按期偿还时,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朋友偿还,而由于超前消费大多数父母无法认可。

此时许多大学生会选择承担部分息费以分期偿还或仅偿还最低还款额。此外,由于信用卡分期息费为银行信用卡业务一大收入来源,因此信用卡使用者的信用卡分期行为被鼓励。

而大学生群体因无固定收入,分期后的信贷消费习惯很难做出大的改变,因此分期后每月还款压力会越来越大。

(2)共债问题凸显

在信用卡使用环节,共债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风险因素。

共债也称为多头借贷,是指借款人在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借贷的现象。通常由于共债者的消费需求超出其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而产生新的借贷,导致共债发生。

以上因素使得共债者资金链条变得异常脆弱,共债者一旦因内外部因素出现资金紧张,往往会在多个金融平台间借新还旧,甚至选择性违约,陷入债务陷阱,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以贷养贷是常见的共债现象,通常来说,共债客户的资质较差,因此共债客群的风险较高。

共债问题一般在债务形成的最初并没有引起负债人足够的注意,直到债务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到无力偿还,因此出现逾期。

大学生群体也是公债问题高发群体,当大学生无法偿还必还信用卡贷款时,也会选择依靠父母、朋友还款,或是利用其它信贷平台的贷款额度进行信用卡偿还,以免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以贷养贷的结果大多是导致逾期风险的连锁反应,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并恶化了信用卡信贷环境。

针对大学生群体使用信用卡存在的相关风险点的源头,都在于大学生办卡的大规模使用。

信用卡校园过度营销也是银行内外部的竞争逐渐加重的结果,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日益激烈。

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相对聚集且信用卡持卡率较低,并且大学士是未来银行信用卡潜在粘性客户。

因此大学校园经常会出现信用卡业务不当竞争的现象。

而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环节中进行不规范发卡以进行不当竞争,主要是因为相关监管还不太严格,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开卡环节对于申请者的资格审查与合理授信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若开卡人员能够对申卡人的信用意识、经济能力等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能够在全面严格的审核系统中进行操作,会隔绝很大一部分的信用风险问题的产生。

然而对于无固定收入来源、风险及信用意识较低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他们进行的信用卡申办门槛却并没有受到严格限制。

低门槛办卡与虚报收入成功办卡等情况屡见不鲜。关于银行信用卡申领门槛降低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银行开始抢夺下层的用户,于是放低了门槛。另一个是为了刺激消费,追求利润。

银行发行信用卡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获取更多的用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信用卡业务的办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客户拿着本人的有效身份证办理,但是也存在营销人员代办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一些中介机构为客户代办的现象。

在信用卡的初审阶段,有些银行为了简化办事程序,故意删除或者改换某些程序,这样的违规操作终究会为之后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埋下伏笔。

此外,征信审核系统是一个十分有效审查开卡人的还款意愿及能力的第三方系统,能够很好的从源头控制可能会带给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

我国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较迟,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还并不成熟,通过目前的征信系统进行风险控制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在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还款能力不足依然是该群体较大的风险问题。无论是非理性消费还是共债问题,都没有效的动态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改变授信评价。

一个高效的、动态的监控管理系统将能够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结合覆盖范围广的全平台征信系统,则会对持卡人的异常消费习惯,及其他平台的异常信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减少信用卡风的险潜在危机。

大学生群体信用意识引导不足大学生由于尚未完全踏入社会,对待信用的基本观念和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

我国政府也在努力地采取一些措施来规范防范大学生信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的信贷意识一直提倡各银行应当合理引导。

但就从目前的成效来看,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关于大学生群体信用意识的引导缺乏银行的配合,银行在对大学生进行信用卡营销、开办时,对此群体的信用卡使用细则信用知识的普及以及风险预警不足,缺乏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普及和信用卡健康使用引导。

当大学生信用卡逾期后,他们都遭遇了什么呢?

自2004年9月,广发银行发起首张大学生信用卡以后,各个银行就开始跟风在全国高校发行大学生信用卡,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大学生信用卡持卡人数和比例有了较快增长。

截止到2021年,在100名同学中,月消费水平在300元以下的人数为0,在300元~500元之间的有8名,而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有84名,人数明显最多,而在1000元以上的也只有8名,这这100名的同学中,大部分更倾向于超前消费(先花后还)的模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消费模式选择信用卡、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预支消费模式。

一、大学生对于信用卡消费的态度

在以往的调查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100位学生其中89位支持信用卡消费行为,仅仅2个人反对信用卡消费,9位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而对于大学生持有信用卡数量其中有19位同学均在2张,2张以上(包含2张)的占到61位,包含了中国银行、工商、农业、建设等银行,其中有20位同学持有其他银行。

二、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渠道

在100位同学中有33位通过线下信用卡代办公司办理,其中有27位是家长的信用卡附属卡,其中有18位是通过那种跟学校合作的,每年开学的时候会有银行到学校统一办卡,手续比较简单,可以集体办理。

以前是很多银行都会去学校办理,也就是因为这样,手续太简单,造成了很大的还款风险,所以现在基本都停了。

只有一些地区的建行和工行还有这样统一办理的,不过在院校的选择上一般会选择重点名牌院校,给的额度也不高。

三、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渠道

用于POS消费的有38名同学,网上购物的有22人,选择“其他”选项的有7人,基本上没有人选择ATM取款。可见,大学生持有信用卡还是主要用于购物消费,因此用POS机消费和现在特别流行的网上购物占的比例最大。

四、大学生信用卡的还款能力

在100位同学中,其中有68位同学是通过家长资助偿还,有11位同学是通过打工自己偿还贷款,而21位同学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偿还贷款,说白了就是这群同学同时持有多张信用卡,用其他信用卡“套现”偿还已经逾期的信用卡,而这样做最终会面临“崩盘”的风险,全面陷入信用卡债务危机。

五、大学生信用卡逾期偿还情况分析

根据我们对于100位信用卡逾期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的结果,其中23位同学处于轻度逾期的状态,有31位同学处于重度逾期的状态,有56位同学信用卡处于重度逾期的状态,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56位同学目前处于不断累积违约金和复利计息的状态,其中有12位同学目前累积的债务已经高于本金。

六、大学生信用卡逾期后的“信用”状态

结合对于100位信用卡逾期同学的信用调查分析,其中有4位同学处于“失信”状态,63位同学个人征信报告中出现逾期影响了实习工作,其中23位同学毕业后因个人信用报告问题在城市基本找不到就业的机会,回到老家上班,其他比较轻度的学生目前已经就业。

大学生办信用卡有什么影响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好处:

可以透支消费,让大家提前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并且使用信用卡可以参加银行的优惠活动,比如说返刷卡金,积分换礼品等等,良好的用卡记录可以累积个人信用。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弊端:

1、信用卡具有提前透支消费的功能,这虽然可以给大家提供较多便利,但是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使用信用卡消费不像使用现金一样,产生那么强烈的经济压力,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信用卡欠款越来越多,从而造成还款压力,成为卡奴。

2、很多大学生的自控能看比较差,信用卡可能会让持卡人养成个人乱花钱的习惯,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可能会诱导一些大学生去买奢侈品,让大学生过早的养成了高消费的倾向。

3、大学生没有自主的经济能力,如果欠款数额比较大,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一旦信用卡发生逾期行为,那么持卡人就需要承担高额的逾期利息,并且个人信用还会受损,这会让大学生还没有出社会就背上了负债,个人信用就受到了损害。

综上,大学生办信用卡的主要影响是可能时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如果盲目的使用信用卡可能会变成卡奴,一旦无力还款发生逾期,大学生还没有出社会个人征信就有了不良记录,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

可见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当然如果可以做到合理

使用信用卡,那么大学生办信用卡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信用卡的利弊主要还是看持卡人如何使用。

康波财经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

消费金融模式下,大学生信用风险该如何识别?可提出哪些建议?

引言

消费金融模式下,大学生信用风险该如何识别?可提出哪些建议?——首先,要说明,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金融平台的不良竞争导致各种风险问题频发,对自身和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可以分为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P2P网贷平台三大模式。各个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因其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及表现形式,所以每个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

一、电商平台模式

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开通了小额贷、分期购等消费服务。电商平台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习惯、交易信息等数据,为他们提供不同金额的信用额度。

平台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提前支付资金并按约定日期进行偿还及支付相应的手续费。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较好的电商平台有淘宝和京东。

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模式是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入到电商平台,电商平台通过完成信用审批,为大学生进行贷款或分期,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物品的运营模式。常见的电商平台模式的信贷服务有京东白条、美团月付、蚂蚁花呗等。

大学生环节:存在信用违约风险。只需提交个人身份证、学生证信息,程序简单、贷款方便快捷、无需进行抵押、担保等容易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大学生的年龄已经超过18周岁,可作为贷款主体,属于民事行为能力个体。

大学生崇尚个性,追求新潮,带有很强烈的虚荣心,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理财观念不成熟,财务规划能力欠缺,缺少相应的经济收入,稳定性较差,很多消费资金均来源于家庭,故自身无法应对借贷风险。

电商平台环节:授信额度过高,未能做到信用风险管理。电商平台从本身利用出发,以销售额和大学生市场占有率为中心,一些平台会降低大学生信用资质审核门槛和提高授信额度,从而影响大学生使用本平台进行消费行为,导致了大学生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从而出现大学生还款能力与信用额度不匹配,造成信用风险的发生。

以支付宝平台上的“花呗”为例,大学生申请开通时,根据芝麻分和个人消费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分配信用额度最高可以达到10000元。虽然大学生的“花呗”额度各不相同,但“花呗”额度会随着使用频率、使用金额、按期还款情况良好等快速提高。授信额度过高的情况下,大学生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高估自己的还款能力,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同时,电商平台对于大学生借款使用用途、是否具有还款能力等方面很难进行资金上的跟踪与判断,无法做到信用风险管理。

二、分期购物平台模式

分期购物平台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付款和小额资金信用贷款等服务方式,从这些消费金融服务赚取中介手续费和高利息。申请大学生分期付款的手续十分简便,向分期购物平台申请提交个人信用状况,审批通过后分期购买平台出资购买商品送至大学生,大学生每月偿还贷款。大学生常用的分期购物平台有分期购、分期乐、优分期等。

在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环节容易出现以下风险:大学生环节:一方面,分期购物诱惑大。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电脑和手机等科技产品是大学生用来进行网上购物消费的主要工具,这类工具对于大学生的诱惑力较大,且便于操作。

大学生在业余休闲中就完全可以操作,因此超标准消费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另一方面,这些科技产品是大学生网络购物排行榜的前几位商品,大学生对其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大学生由于自身资金条件不足,理财的本金和意愿较低。

大学生追求新奇事物的影响往往会选择价格较高的科技产品,而其自身还款意识不强,网购平台极易出现坏账赖账的风险,最终会出现违约行为。

商家环节:产品质量问题产生退货难。分期购物平台是大学生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中介,商品由于平台购买,大学生进行使用,将导致产品出现问题只能通过平台进行处理,与商家无法直接联系,产生退货难问题,同时这种现象也属于监管的空白期,存在大学生权益得不到保护时会降低还款的积极性,甚至以拒绝还款来对抗平台和商家。

分期购物平台环节:一方面,分期费率不规范、不合理。大学生关注点在于贷款额度和放款速度,而忽略合同、协议存在的隐形条款,容易被不良平台利用,手续费高昂,存在发放高利贷嫌疑。另一方面,安全性问题,平台内部管理混乱,容易造成大学生信息泄露和利用现象出现。

三、P2P平台模式

大学生通过P2P平台发布资金需求信息,出借人对借款信息甄别后选择合适的大学生通过平台撮合完成交易。P2P平台主要承担发布信息、信息审核等义务,P2P平台作为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信息服务中介,从事信息发布和线上撮合借贷双方的行为。如“随手记”“爱学贷”“名校贷”等。

在大学生P2P平台环节容易出现以下风险:大学生的信用风险:从目前来看,市场上已经出现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道德问题、逆向问题和投机问题等,已经成为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的信用风险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缺少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素质的衡量。

当前P2P网络放贷者在发布说明规定网络借贷条件时,只是规定了大学生要简单说明自己的基本信息和贷款的主要用途,而后续的放贷也只是对前期借款者发布的信息来确定放贷的数额。从已有的消费金融平台来看,对借款者资质的审核,缺乏第三方科学的审核机构,而由未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且不具备评审能力的放贷平台来进行审核。因此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不合理的审核流程和审核主体来伪造自身信用情况,以期达到信贷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审核平台只是一起的资质和信息监管审核,缺乏长期有效的跟踪手段来实现查找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真实目的,因此会导致借贷后期信用风险的大大增加。

而到了偿还借款的后期,P2P网络借贷尚未建立违约追索机制,再加上一旦出现违约追索就会涉及许多方面,给违约追索造成很大的难度,形成较高的违约追索成本,因此许多大学生正是看到了借贷平台这一疏漏,往往出现故意违约的情况,在借款偿还期内也不去尽力偿还欠款,给贷款者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平台的信用风险。纵观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针对网络借贷市场的监管法律,国家层面也尚未建立明确的关于网络借贷市场的正式监管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在面对新的危机时随时会发生问题。目前看来,他人或者平台的诈骗、平台的自融、资金时间上的错配以及协助筹资者造价已经成为了平台所产生的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首先,以诈骗来说,平台主要通过制造虚假消息并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向借贷者发布这些信息,进而达到骗取资金的目的。当平台负责人以平台的名义敛取足够的资金后就会以其他理由携款潜逃,这将会对整个平台以及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其次,以平台的自融来说,借贷平台主要是为了获得维持平台自身运营的基本资金而有意以不正当手段创设一个正常平台,和平台诈骗基本一样都是通过制造发布虚假信息进而实现平台资金自融的目的。

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平台自融的真实目的,通过制定一些基本准则,严禁打击平台自融行为。再次,以资金错配来说,主要是通过建立资金池,借助时间的不一致性起到迷惑借贷对象的作用。

投资人和大学生在借贷平台进行投资和借款时,在供需的期限上是不同的,投资人往往只考虑投资的风险,要在可控的时间内收取回报,因此投资人往往会极力缩短投资期限,降低信用风险。而大学生方面由于对资金的急缺性,期望更多的资金,自身也希望借贷平台设置的借款期限越长越好,正是由于投资方的“供”与大学生的“需”存在着时间上错配,使得刺激更多的平台不断进行资金错配的行为。

结语

总的来说,以平台协助大学生造假来说,主要是借贷平台帮助大学生进行个人信息和个人信用值造假,平台的盈利收入主要来源于借贷交易正常且顺利发生后,由大学生提供给平台的佣金。因此一些借贷平台往往会不顾及借贷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和信用值,帮助大学生进行信息造假。如此以来,投资者无法得到借贷大学生的真实信息,只是根据借贷平台的一面之词,往往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校园贷——大学生的消费陷阱

这几天,被称为“校园贷鼻祖”的罗敏站在了舆论的风口上。

为了推广自己的新项目,“罗老板”放下身段,在抖音为自己的“预制菜”直播带货,场面话说得那叫一个漂亮:“2021年二次创业预制菜行业,期望能为全球数亿消费者提供方便好吃干净的食品;也希望通过努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微小而又美好的改变。”

然而罗老板用“趣分期”收割在校大学生的不堪往事,让直播间变成了“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尴尬秀场,其新项目被网友认为是对宝妈新的一波收割,直播间的评论区收获了不少网友的“亲切慰问”,一度让罗老板关闭评论区。就连被邀请的嘉宾傅首尔和贾乃亮,也不得不出来致歉,连连表示不清楚“趣店”的过往。

现在,我就扒一扒校园贷的真面目。

校园贷的兴起,离不开学生信用卡的发行。

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的信用卡,而后各大银行马上加入学生信用卡这片蓝海市场的争夺中。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份额,学生信用卡突破了银行对无收入人群的发卡禁区,发卡门槛不断降低,一人多卡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时间学生之间比拼信用卡持卡数量成为一种低成本的炫富手段。

信用卡滥发导致的“高逾期率”“高坏账率”“高注销率”“高睡眠率”的乱象最终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2009年7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向未满18 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已经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需落实父母等第二方还款来源,且信用卡额度较低,这大大提升了向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门槛,政策的限制导致学生信用卡市场受到了打击,各大银行逐步暂停该业务,退出学生信用卡市场。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关上。大学生信用卡虽然被叫停,但是大学生信贷市场已经彻底被信用卡激活。

有需求就有供应,市场规律再一次起了作用。

2010年到2015年,我国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与此同时整个经济消费水平也在发生质的变化。 易观智库2016年1月报告中指出,2015年2600 多万名在校生、以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

如此巨大的蛋糕,肯定会让人垂涎三尺。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穿着高科技的马甲进军校园市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热炒,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填补了信用卡退出后的市场空白。

罗老板的“趣分期”在2014年挥舞着镰刀粉墨登场,想从其时名头最响的“分期乐”中分一杯羹。没多久,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大佬们带着“京东白条”“花呗”“微粒贷”等加入这场资本狂欢的盛宴。

没有监管的校园贷最终露出了恶魔的獠牙,“美容贷”“培训贷”“刷单贷”“多头贷”“高利贷”“套路贷”“裸条贷”们披着校园贷的外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专为学生打造,秒到账……这些字眼对于一个渴望买一台电脑而手头拮据的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美好。

“零首付!每月288元!就可以拥有iPhone5s!”“不用卖肾就能买iphone”,这让一个急需一台苹果来显摆的人来说,就是不能抵挡的诱惑。

在大学生还没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的情况下,用各种手段诱惑大学生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然后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担保费、罚息、违约金等款项以牟取暴利;同时采取裸照、骚扰、恐吓、威胁等暴力手段催债,甚至获取其他不当利益。这是校园贷的原罪,也为它以后被取缔埋下了伏笔。

许多抵制不住诱惑的大学生虽然获得了盲目消费的快感,但面对催债的种种手段却显得手足无措,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多重压力。很多人因不堪压力轻生,造成了惨痛的人间悲剧。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记冒用同学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2016年11月,一份“裸条”10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167名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

2018年4月,厦门某高校大学生在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款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期间曾多次收到“催款裸照”,最终选择自杀。

2019年8月,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款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无力还款是溺水而亡。其后,其手机仍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的催款信息。

…………

2016年,因校园贷乱象而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陆续被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相关部门终于对校园贷挥出了重拳,校园贷被依法取缔,相关平台呈现大面积退出的趋势。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校园信贷市场这块蛋糕只要存在,就会有资本在这里攫取利益,只是换了更加温和、能让人接受的手段而已。

在利益面前,跟商人讲人性、道德是没用的。我们只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超前消费、盲目消费,量力而行。

捂好自己的钱袋子,才能过上好日子。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商业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推广的影响有多大?】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24372.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89秒, 内存占用2.0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