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为何这样调整

 2024-11-19 10:42:01  阅读 638  评论 0

摘要: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 此次专业调整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广泛关

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

此次专业调整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大家普遍关心,高校新增2223个专业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近8年来撤销专业最多是为什么?专业调整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哪些问题和原则?高校专业设置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新增专业:

本科专业为何这样调整

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中,全国各高校新增备案2046个此前已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新增审批177个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两者合计新增2223个专业,为近3年来最多的一次。

人工智能、智能*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可谓此次新增专业中的大热门,新增数量排名前五。仅人工智能一个专业,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在内的130所高校增设。

青岛工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王建伟分析,人工智能专业的热度源于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义为“重大战略机遇”,要“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此后的2021年和2021年,全国分别有35所和17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高校主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及学科发展需要来调整专业。”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催生和迭代出越来越广阔的需求空间,这为与之相关的新专业创造出了越来越宽广的发展机会。”

此外,新增专业还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包括: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跨学科专业更多涌现,工学类专业新增比例高,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成为专业建设方向,等等。

比如,2021年工学类专业新增数量占据了12个专业门类新增数量的42%,这与近五年来的新设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结构基本一致,比较稳定。

再如,天津大学新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两个专业,都是按照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趋势,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在医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山西财经大学新增应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擅长应急管理、舆情分析、风险评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对新增专业体现的发展趋势,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汪旭晖教授分析:“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加快,新科技与不同类别专业之间以及不同类别专业之间深度交叉融合的特征越发凸显,由此所形成的新专业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中的作用越发突出。”

撤销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此次专业调整中,518个专业被撤销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因为这也是近8年来被撤销专业最多的一次。郑州大学学生杨木在微博上留言:“被撤销的专业,很多是十年前的热门,而今天成了考生服从调剂的去处”。

“关于数量其实不用过分解读。”王建伟指出,我国高校新增专业数量近6年来除2021年为1853个之外,其他年份均超过2000个,远高于撤销数量。在高校本科招生数量增长速度趋稳的背景下,预计撤销专业的数量还将会持续增大。高校将在专业设置上回归理性,围绕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具体来看此次被撤销的专业不难发现,管理类被撤销的较多,如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别被21所和16所高校撤销,位列前两位。此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15所高校中将不复存在,产品设计专业则被13所高校撤销。

究其原因,王建伟认为,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专业被撤销的重要因素。从招聘网站的数据来看,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21年比2021年下降了31%,2021年比2021年又下降了37%。“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人才市场上被吸收,而有的专业却供不应求,这会倒逼高校、学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无论是主动撤销还是被动撤销,不同院校撤销不同专业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均与高校发展定位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高耀认为,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软硬件支持度不够是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具体来说,“有些专业被撤销是因为它们明显偏离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或者游离于学校主体学科群建设体系之外,从而导致其办学水平低,缺乏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汪旭晖举例指出,如某财经类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某工科高校设置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某外语类高校设置的广播电视学专业。

“专业撤销其实也可以大致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高耀告诉记者,我国高等教育不断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一趋势不断倒逼高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这也体现出我国高校的办学自*在不断扩大和落实,而专业设置自*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学自*。

优化调整:

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结构

在专业一增一减的背后,既反映了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也蕴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逻辑和原则。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些高校新增专业存在盲目扩张、跟风趋同、利益本位、缺少规划、粗放发展等问题。

突出的表现便是一些专业“设置快、停招快”,甚至出现新设专业尚未有学生毕业,即已停招的情况。例如,在今年大数据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就有学校撤销了2021年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显然,这不是专业不被社会需要,而是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等不足以办好该专业。

再如,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近年连续登上就业红牌榜,但艺术类专业近6年里在新增专业中一直排名靠前,专业数量持续增加,招生人数累创新高。有研究人员评论为,“表面上是从更多考生利益出发,实际上是高学费驱使下的‘学校利益本位’的直接体现”。

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撒胡椒粉”现象,缺少统筹规划,粗放式发展,贪大求全,重量轻质,一哄而上,新增专业与高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特色及长远战略不相匹配,而且缺乏相应的学科布局和培养条件作为基本支撑。

“这些问题的深远负面影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高耀建议,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应当遵循分类考虑、长线思维、动态调整和程序正义四个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长远考虑问题,摒弃“短线思维”,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特色、学科基础、软硬件支撑、社会需求等各种因素,动态调整中及时淘汰一些培养质量低下、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和内涵的专业。

“既要充分授权,同时又要科学监管。”王建伟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专业设置调整干预机制,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市场人才供求的监控,以及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预警和监督,规范普通高校专业设置调整行为。

“应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高校自主调整、社会力量参与的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模式。”汪旭晖指出,可以借鉴中外大学成功经验,强调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联动发展,同时建议引入权威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高校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本报记者 柴如瑾 本报通讯员 田宇欣)

大学本科新增37个本科专业,现在为何要这么做?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教育部公开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而2021届高考考生将成为这些专业的第一批入学新生。据悉,这些专业将涵盖教育、历史、法学、工学、医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农学9个大类。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们认为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在本科期间即进行如此细分方向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该实行大学大类招生;也有部分网民们注意到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大部分是偏向于工科以及法学,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关联。而以下笔者来讲一下,为何大学本科会新增37个本科专业?

一、“人工智能+”成为专业常态

在最新公布的37个本科专业中,笔者注意到在占据了较大名额的工学中,大部分都是智能类产业,现今已经逐渐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较低产业链的部分产业定将会被拆除,而未来人工智能将会与各行各业之间产生耦合,因此当前如何去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以促进我国新工科的发展是教育领域所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而此次选择开设大量智能类专业便是出于此种考量。

二、开设大量工科专业,培养工科人才是我国当务之急

在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中开设了大量工科专业,因为目前培养工科人才是我国当务之急,当前在十四五规划之中我国已经提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培养工科人才、增强我国的工科实力应对未来所可能要迎接的挑战是当务之急。所以此次在新增37个本科专业中以开设工科专业为主,这也是为未来我国的工科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工科细分领域人才。

三、开设大量法学及管理学专业

而在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中,还增加了大量法学以及管理学人才,在十三五规划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就包括全面依法治国,而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也需要有大量法学以及管理学人才的加入,这样才能够保证社会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合序化。

最后笔者认为,实际上高中生在报考专业时并不清楚专业所学,笔者建议应该在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大类招生之后再细分专业。

这些高校专业被撤销,都是哪些大学的专业被撤销?

教育部2021年3月1日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中央财经大学物流管理、南开大学临床医学、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吉林大学电子商务、山东大学口腔医学等多所高校总共518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了。

除了518个撤销专业,还新增了37个新专业,这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除外,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不得不说,此次专业调整的力度真的很大。像是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加上新增审批专业177个,两者合计新增2223个专业,是近三年来最多的一次。

而518个被撤销专业,也是近八年来最多的一次。因此,此次调整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其实仔细研究教育部所发布的撤销专业名单,不难发现,管理类是被撤销得最多的。就比如说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它们分别被21所和16所高校撤销。还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其被15所高校撤销了。产品设计专业则在13所高校中不复存在。

至于这些专业为何会被撤销,其实原因也很好猜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根据招聘网站的公开数据,能够看出,2019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比2018年下降了31%,而2020年又比2019年下降了37%。因此,管理类专业成为此次被撤销得最多的专业,也不无道理。

可以说,此次专业调整,在新增专业上,是适应了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比如此次新增数量排名前五的专业,它们分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单是人工智能一个专业,就有130所高校增设。

而撤销专业呢,则是在专业设置上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就比如前文所说的管理类专业被撤销,就是因为其不适应社会需求了。专业调整的一增一减,最终目的都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结构。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2021版培养方案调整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学校对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的要求,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5月20日上午在文澄楼2215召开了“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会。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当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也对学校的管理、硬件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要从提高政治站位的角度出发做好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专业教研室要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出发做好人才培养方案。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本科专业为何这样调整】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23211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576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