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试总体要求
遵义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先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备扎实的小学教育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小学教育全科人才。
要求考生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有服务乡村尤其是西部乡村小学教育的职业理想、 职业信念、职业责任心以及社会责任感。
要求考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特性以及掌握小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理解并掌握小学 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理念以及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
二、考试科目
《小学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满分 150 分,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两科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分别依据的教材为:《小学教育学》(曾文婕 黄甫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 3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 3 版)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及要求
章 | 节 | 知识点 | 层次要求 | |||
了解 | 理解 | 掌握 | 应用 | |||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 小学教育领域的概念 | 小学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 | √ | |||
小学教育领域的主要概念 | √ | |||||
小学教育学的概念体系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学的体系 | 小学教育学的结构体系 | √ | ||||
小学教育学的生成体系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学的学研方法 |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 | ||||
小学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 √ | |||||
本课程的学研方法 | √ | |||||
第二章小学教育源流 |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 | 教育的起源 | √ | |||
学校教育的出现 | √ | |||||
小学教育的萌芽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 | 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 | √ | ||||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走向 | 走向学习共同体 | √ | ||||
创建理想的小学 | √ | |||||
第三章小学教育的特定 | 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 √ | ||||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 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 √ | ||||
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 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 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 √ | ||||
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 √ | |||||
第四章小学学生 | 小学生的概念 | √ | ||||
第一节小学生概括 | 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 √ | ||||
小学的特殊需要学生 | √ | |||||
小学生的入学特征 | √ | |||||
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 √ | |||||
第二节小学生的成长 | 小学生的烦恼 | √ | √ | |||
学习习惯的概念 | √ | |||||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 | √ | |||||
第三节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 | ||||
第 五 章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的概念 | √ | ||||
第一节小学教师概述 | 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 | ||||
小学教师的发展 | ||||||
专业愿景 | √ | |||||
第二节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 专业知识 | √ | ||||
专业能力 | √ | |||||
不断学习 | √ | |||||
第三节小学教师的发展路径 | 深入研究 | √ | ||||
坚持写作 | √ | |||||
第六章小学教育目标 | 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 | √ | ||||
第一节小学教育目标概述 | 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 | √ | ||||
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 | 教育目标 | √ | ||||
培养目标 | √ | √ | ||||
课程目标 | √ | √ | √ | |||
教学目标 | √ | √ | √ | |||
学习目标 | √ | |||||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整合 | √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 理想目标对现实困境的引领 | √ | √ | √ | ||
外在目标到内在理念的转化 | √ | |||||
第七章小学教育的内容 | ||||||
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 √ | |||||
第一节 小学教育内容概述 | ||||||
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本性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 传统的小学教育内容主要取向 | √ | √ | |||
当前的小学教育内容主要取向 | √ | |||||
教材内容处理策略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 | 班级活动内容研制策略 | √ | ||||
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 √ | |||||
第八章小学教育环境 | 第一节小学教育环境概念 | 小学教育环境的概念 | √ | |||
小学教育环境的层次 | √ | |||||
小学教育环境的类型 | √ | |||||
第二节小学学校文化 | 学校文化的概念 | √ | ||||
校园文化的建设 | √ | |||||
隐性课程的开发 | √ | |||||
第三节小学学习环境 | 学习环境的含义 | √ | ||||
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 | √ | √ | ||||
学习环境的物理与心理因素 | √ | √ | ||||
网络化学习环境的建构 | √ | |||||
第九章小学教育活动 | 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 √ | ||||
第一节小学教育活动概述 | 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 √ | ||||
小学体育活动 | √ | |||||
小学德育活动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活动组成 | 小学智育活动 | √ | ||||
小学教育活动的综合性 | ||||||
课程与教学设计 | √ | √ | √ | |||
课堂教学 | √ | √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活动结构 | 课外活动 | √ | ||||
管理与领导 | √ | |||||
第 十 章 小学教育评价 | 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 √ | ||||
第一节小学教育评价概述 | 小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 √ | ||||
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 | √ | |||||
评价对象 | √ | |||||
第二节小学教育评价体系 | 评价主体 | √ | ||||
评价方式 | √ | |||||
小学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评价发展 | 小学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取向 | √ | ||||
小学教育评价的学本化取向 | √ | √ |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考试内容及要求
章 |
节 |
知识点 | 层次要求 | |||
了 解 | 理 解 | 掌 握 | 应 用 |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
小学语文课程的含义与结构 |
√ | |||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 |
√ | |||||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 | 对语文的辨识 | √ | ||||
语文课程的阶段性 | √ | |||||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 | √ | |||||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 | ||||
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
√ |
√ | ||||
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 | √ | |||||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 | √ | √ | ||||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
√ | |||||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 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与编写要求 |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功能 |
√ | |||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 | √ | |||||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嬗变 |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 | √ | |||||
第三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 | 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特点分析 |
√ |
特点分析及使 用 | 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 | √ | ||||
第四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
√ | ||||
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问题与策略 | √ | |||||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
√ | ||||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 √ |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第一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 |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 | |||||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设计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设计 | √ | √ | ||||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 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 √ | ||||
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 √ |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上 |
第一节识字与写字教学 | 教学的意义 | √ | |||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 | √ | ||||
教学的关注点 | √ | |||||
教学方法 | √ | √ | ||||
第二节阅读教学 | 教学意义 | √ | ||||
教学目标 | √ | √ | ||||
教学关注点 | √ |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 | √ | ||||
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和变序教学 | √ | √ |
第 六 章 小学语文教学下 | 第一节写话与习作教学 | 写话教学 | √ | |||
习作教学 | √ | |||||
第二节口语交际指导 | 口语交际指导的意义 | √ | ||||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 √ | |||||
口语交际指导的关注点 | √ | |||||
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 | √ | |||||
口语交际的评价策略 | √ | |||||
第三节综合性学习指导 |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 √ | ||||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 √ | |||||
综合性学习指导的关注点 | √ | |||||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及指导方 法 | √ | |||||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 √ | |||||
第 九 章 小学语文教师 |
第一节小学语文教师角色 | 传统教师角色 | √ | |||
现代教师角色 | √ | |||||
教师教师角色 | √ | |||||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 身心素养 | √ | ||||
道德素养 | √ | |||||
知识素养 | √ | |||||
能力素养 | √ | |||||
第三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 |
√ |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 |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 |
√ |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
√ |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 |
五、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小题总量在 28~32 个之间,试卷总分为 150 分。
六、参考教材
1. 《小学教育学》,曾文婕 黄甫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 3 版;
2.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 3 版。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20遵义师范学院专升本小学教育(文科)专业考试科目大纲】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