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会骗人?眼睛看到的,不一定能拍得到。

 2024-11-12 08:18:01  阅读 978  评论 0

摘要:也许我们一直认为,眼睛看到的,相机也能如实地记录下来,其实,有时候还真不一定。就拿户外的拍摄来说,由于没有条件对画面的暗部进行补光,往往拍出来的画面,并不是我们当时眼里看到的。我们经常有过这样的印象,明明看到树丛的暗部是绿色的,还带有一定的透光感觉,结果相

也许我们一直认为,眼睛看到的,相机也能如实地记录下来,其实,有时候还真不一定。就拿户外的拍摄来说,由于没有条件对画面的暗部进行补光,往往拍出来的画面,并不是我们当时眼里看到的。我们经常有过这样的印象,明明看到树丛的暗部是绿色的,还带有一定的透光感觉,结果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却是一片死黑。因此,这就是相机“骗人”的地方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后期处理。

PS里有个Camera Raw滤镜,就可以对相机拍摄出来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调整,很好地帮助我们还原眼睛看到的实际情况。当然,也可以对图片进行更加艺术化的色彩调整,使画面表现出更多的层次和细节,将画质升格到一定的品质高度。

第89期摄影学员们的课堂作业为例,我们一起来了解将图片还原到眼睛看到的效果,同时也包括了后期修图,对画面细节的改变、修饰等调整。

相机会骗人?眼睛看到的,不一定能拍得到。

摄影与后期,是不可分开的工作,尤其是现在对商业摄影的要求,已经更加倾向于精美,我们具备较好摄影能力的同时,也应具有后期修图的能力。在一门专业技能中全面发展,才是将来立于竞争而更强的基础。未来会更好!

照相机真的能拍到人看不到的东西吗比如鬼,灵魂

一般来说,相机是将我们人类眼睛看到的东西定格在某一瞬间,相机所拍摄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世界,所以,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鬼,灵魂,若是,相机准确的捕捉到精确的位置,是可以的。

人眼与照相机一样吗,人看得见的照相机就能拍到?照相机拍得到的人也能看到?

人眼与相机

先说说人眼的分辨率。

对于人眼分辨率的研究比多说人想象的都要早许多,而且多年来这个结论没有太大的变化。最权威的

结论来自1897年(没错,是1897年,就是康圣人跟梁启超等人准备搞变法跟老佛爷找不痛快的年代),德国人Konig在“Die 

Abhangigkeit der Sehscharfe von der 

Beleuchtungsintensitat”一书中指出,人眼的极限分辨率是能够分辨0.59角分的线对。这里要细致的说一下为何要用角度而不是长度

来表示分辨率,大家知道,无论是人眼还是相机都会遵守远小近大的透视定律,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人眼不同的时候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是不一样的。利用角度来

表征这个问题就会简单很多。1897年的时代,像素这个概念并不普及,所以Konig给出的是线对(line 

pair)的数据,也就是说人眼可以分辨张角为0.59角分的明暗相间的线条对,因为表示一个明暗相间的线对至少需要两个像素,那么换算成像素就是:人眼

上的一个像素相当于0.3个角分。为了让大家对于1度或者1分的张角对应的细节有一个直观的概念,这里给大家几个例子:太阳和月亮的张角大致都是30个角

分,也就是半个角度的张角,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在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对应的张角是47个角秒,也就是一个角分不到一点点(为何人的肉眼看不见环形山?

因为在你的视网膜上月亮形成的图像其实不过就是一个100个像素左右的图片而已)。

知道了人眼的分辨率细节的能力,再来探讨一下人眼的视野大小,正常视力的人的视角超过150

度,但是人眼分辨率细节的能力并不是均等的,和相机一样人眼中间分辨率细节的能力强于边缘部分,所以当一个人看到感兴趣的目标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把头或者眼

睛转过来,让自己视网膜的中心对准目标。所以我们这里先假设人眼中间的90度具有最高的分辨率。那么人眼中央部分的就相当于一个

(90×60/0.3)×(90×60/0.3)=3.24亿像素的相机。

再说人眼的ISO,也就是灵敏度。天文学家R. N. 

Clark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实验,在同一个望远镜上分别用佳能10D的相机和人眼观察14等星,当把10D的ISO设到400的时候通过12秒的

曝光时间可以达到和人眼观察数秒钟后相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光积分时间,也就是曝光时间,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可以长达15秒。有些吃惊,是吧。不过这

15秒的时间需要一个人在黑暗的环境中待上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于是Clark推论人眼的最高ISO大概相当于800左右。

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人眼的ISO就低很多,在晴朗的室外,人眼的ISO大概只有1左右。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人眼在调节ISO方面的巨大潜力,从最低的ISO到最高的ISO,调节范围高达800倍。而今日所谓的NB单反不过从ISO100到ISO6400任意,不过区区的64倍。 

说说人眼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简而言之,就是在同一个视野中能够看到的最亮的细节和最暗的细节

在亮度上的比值。一般的单反采用12bit的精度来输出RAW图像,能够输出的最大的到动态范围是4095:

1、当让由于噪声的存在,其实际的动态范围还

要小一些。我们来看一下Kodak生产的CCD的性能:很多数码后背使用的1600万像素的CCD的像素尺寸是9个微米见方,对应的动态范围是76dB,

 也就是6309:1,4/3阵营广泛使用的830万像素的CCD性能就要差一些,只有64.4dB,相当于1659:

1. 

相对来说人眼就要强很多,根据一般的估计,人眼能够在同一个场景中分辨出10000:

1、的细节。当然在某种情况下这个范围可能会更高(或许是依仗人脑智能

调节的因素?),天文学家说,人眼可以同时观察满月和3等星,对应的亮度差异为100万倍。另外一个常常被引用的例子是这样的:不少人攻击阿波罗登月造假

的论据是照片上没有星星,摄影专家会指出,如果要拍摄出来星星,那么照片中的人和月面背景肯定会过曝光,变成白花花一片片。这个说法对于有摄影经验的人来

说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没有类似的经验的大众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觉得同时看清楚月亮和天空中的星星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还是

挺复杂的,可能不单单和人眼的动态范围有关,跟人眼的分辨率也是大大相关的)。

另外一个引人争议的问题是人眼的焦距。如果你去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发现很多,从17毫米到

50毫米。当然50毫米这个答案最为荒谬,因为没有任何人的眼球里面会长出35毫米胶片来。其实很早以前这个问题既有明确的答案:

1968年的

“Light, Color and 

Vision”一书中就给出了结果,对于成年欧洲人来说:物方的焦距是16.7毫米,像方的焦距是22.3毫米。参照人的最大瞳孔的直径7毫米,也可以算

出人眼的光圈数就是3.2.比各家看家标头动辄1.0甚至0.9的参数逊色不少。不过又有那家的标头可以看到120度的视野呢?

最近几年防抖功能成为单反DC最有号召力的卖点之一。不过人眼(当然不光是人眼,任何一种高等

动物都有)早就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造就了了这个功能。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试着检查一下自己的防抖功能是否依然工作正常。方法很简单:你首先用每秒一次的

的频率在眼前晃动你的手指,正常人会发现根本无法看清楚,然后保持手指不动,利用同样的频率晃动你的脑袋,你会发现手指就清晰多了。

人类视觉防抖的机理可能比任何一种DC单反都要复杂一些,大脑利用耳朵中的传感器判断头部晃动

的方向和速度,利用这些信息控制眼球的光轴尽量集中在手指上,同时这些信息还会用来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这个处理的过程或许就跟计算机视觉上使用的利用

维纳滤波去除图像中运动导致的模糊的原理类似。

传说中照相机能照出人眼看不到的东西 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人眼只能感应到光谱中较狭窄的一段光域,而照相机根据不同的底片和镜头,能捕捉到更多的人眼不能感知的光线。比如红外线摄影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拍摄物体,日本曾经生成过透视摄像机佩戴特殊镜片拍摄人物,就能穿透衣服只拍酮体。X光摄影可以在一定程度穿透物体摄影,在医学中较为常用。当然还有很多较不常用的特殊照相机。就连普通的照相机使用的全色胶卷能感应的光线都比人的眼睛多。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相机会骗人?眼睛看到的,不一定能拍得到。】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171132.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2302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