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产教深层次融合缺乏具有校企平等话语权的平台和机制、产业资源融入人才培养深度不够等问题仍存在,制约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总投资2.4亿余元建成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打造“产教综合体实体化运行、产学研训创一体化提升”的智能制造工匠人才培养新生态,形成高水平产教融合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金华模式”。
首先,构建“3+3”产教综合体,增强产教融合“紧”度和“密”度。以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为桥梁,引入社会资本组建3家不同类型的实体公司,与学校的实训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服务中心3个中心融合运行,建成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构建了“3+3”产教综合体。学校设备入股,与骨干企业合资成立生产型公司——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共管精密制造实训中心,形成精密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建设教学车间,实现全流程项目实习;学校技术入股,引入风投基金成立研发型公司——金职液压动力(金华)有限公司,联合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中心,组建“混编”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学校品牌入股,引入产业基金成立培训型公司——浙江星河金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航空维修培训中心,与校内专业融通师资和设备,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
其次,创新全方位融合运行机制,增强产教融合“深”度和“实”度。创新实体化运作的“四部曲”融合新路径:
一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明确目标合资公司定位;二是根据不同的公司类型确定合适的合资模式;三是明晰股权架构规避资产流失风险;四是优化产教综合体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等组织体系,选派董事和副总参与决策与运行。按股权分红,实现利益融合;出台专业对接企业的融合运行方案,专业与企业一体化统筹安排教学与生产,明确实体公司的教学责任清单,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三融合,推动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契合;制定《产教综合体人事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师生员工一体化,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在职称评聘、工龄计算、报酬分配等方面,实现“政策‘堵点’、岗位身份、利益分配”三打通。
产教融合的生态效应在于其综合职能的有效发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综合体平台为支撑,通过强化真实生产、实训教学、科技研发、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产教综合体平台“产学研训创”的一体化建设,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转化资源,聚合技术链。坚持“标准引领、技术引领、创新引领”,立足“德技融合、赛教融合和专创融合”,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制造领域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培训课程和新形态教材,开发以“虚拟工厂”为核心的数字化资源,打造新技术引领的“标准、课程、证书”立体化资源中心,推动产业资源有效融入教学,为实施“项目串接、学研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项目串接,延展课程链。基于企业生产任务开发课程项目,基于研发和企业服务项目,开发研习式学期项目和综合训练学期项目,将实体公司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采用集中项目解读、分散研习提升、集中攻关难点的“交错式”教学组织形式,分阶段串接“课程项目+学期项目”,衔接校内基础训练和实体公司顶岗强化,提升教学与生产契合度,实现学生岗位能力螺旋递进培养。
学研互动,拓展能力链。组建“工程创新班”和“赛教融合班”,选聘产业导师,推行项目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将航空零部件制造、柱塞泵研发、车间精益管理等实际案例,经过凝练、派生,再设计成应用创新实践项目,学徒在不同阶段完成量身定制的导师项目,以专利、实物、实施方案等成果形式完成结题。实施“导师+项目+团队”工作机制,丰富“第二课堂”,实现“做中研、研中创”,以成果导向激励学生创新热情,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
广泛调研,建立图谱。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结合产教园实体公司执行的行业AS9100D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CCAR147标准认证,根据“认知—养成—深化”三个阶段,分析工匠素养培育要素的具体教学要求,设置各课程和模块的素养教育内容,规划活动项目,建立“匠心(职业意识)、匠魂(职业道德)、匠行(职业行为习惯)”培育图谱,构建循序渐进的素养养成路径,使学生在熟悉职业岗位素养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职业意识,热爱职业岗位,树立职业理想,自觉履行职业规范,逐步形成职业习惯。
开发课程,创设载体。借鉴实体公司“精益管理”标准,开发贯穿6个学期的“劳作素养”课程,编写《工匠精神培育操作手册》,在“课程、活动、管理、文化”四个方面全程融入工匠素养养成。以通识课、专业课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标准明确素养培育要素、具体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将素养要素与学科技能竞赛、第二课堂及学生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制定制度,督促学生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将“5S”标准落实到实训室、教室与寝室行为活动中,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规范与生活习惯;在教学和活动场所营造具备示范、标识、约束、熏陶等功能的“精益求精”职业文化氛围。
模块考核,纳入学业。建立职业素养量化考核体系,实施以“劳作素养”课程为载体的分模块素养考核机制,将素养考核引入学业考核范畴,分成精益管理知识、课程实践素养、寝室内务素养、操行文明素养、文体活动素养、志愿服务素养6个考核模块,分模块制定量化考核细则与标准,实现定时定位定量考核,以标准化引领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开发职业素养考核APP,按学期实施信息化考核,成绩纳入学业档案。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体化运行·一体化提升”育智能制造人才】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