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是满族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它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花梨木、红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八角鼓戏曲中融合了诸多地区的艺术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八角鼓,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省大理、剑川等。“八角鼓,响叮当,八面大旗插四方。大旗下,兵成行,我的爱根在正黄。黄盔黄甲黄战袍,黄鞍黄马黄铃铛。……”?
有一首名叫《接爱根》的满族情歌,它描写清代满族八旗子弟保卫祖国疆土英勇打败罗刹(即沙俄),妻子喜迎丈夫凯旋而归时所唱的歌曲。八角鼓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民间乐器。据传说,初期的八角鼓,是古代满族人民用于自娱的一种伴奏乐器。亦说它是由满族八旗的八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镶嵌而成,它的八个边象征着满族八旗的团结。八木相拼而得八角,所以叫作八角鼓。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2000多年前就生息在我国东北长白山、黑龙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今天,又扩及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和北京、西安等城市。勇敢剽悍的满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民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宗教祭祀歌舞,历史悠久,气氛热烈。民间乐器几乎全部是萨满祭祀时用的响器,唯有八角鼓用于演唱伴奏和歌舞表演。
明代中叶以后,八角鼓开始流传北京。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刘雄八角鼓绝:刘初善击鼓,轻重疾徐,随人意作声,或以杂丝竹管弦之间,节奏曲合,更能助其清响云”。当时的八角鼓演奏技艺水平很高,刘雄被誉为都城八绝之一。随着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定都,大批满人入关,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八角鼓已作为鼓书、单弦等曲艺的伴奏乐器,并有专业艺人演唱,曾盛行于宫廷和北京、天津、东北各地。清代中叶,北京的八角鼓曲种沿运河南下传入山东,在聊城、临清、济宁等地,又演变成为“山东八角鼓”。
鼓体较扁而小,鼓面呈八角形,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规格尺寸有异,常见者鼓面对角长16.5厘米~19厘米,鼓框高4.8厘米~5.5厘米,单面蒙以蟒皮、驴皮或马皮,以小鳞蟒皮为佳。四周边缘亦镶嵌骨片作为装饰。在鼓的七面边框木板中间,均开有海棠花瓣形的透孔,中间用铜钉各穿一对铜制小钹。另一面框板上装有一个小铜环,系以鹅黄色或大红色丝绳花结,下垂两束丝制鹅黄色或大红色长穗为饰,表示谷生两穗,象征丰收。外观小巧玲珑,制作精细,除可作为乐器演奏外,还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演奏时,将鼓面竖置,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伸在鼓框内,无名指、小指托鼓,右手各指弹击鼓面而发音,音色清脆,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过去有“挝鼓十法”“击鼓五法”之说,现在常用的有坐、弹、垫、轮、搓、磕、分弹、簸等。民间有口诀曰:“怀中抱月不许偏,四平八稳忌耸肩。摇鼓腕抖臂别动,打垫轮搓应合弦。”演唱中只用坐法,每拍一响,簸(摇)法常用于曲调的'托腔部分,弹、垫、轮、搓、磕等技法用在岔曲和音乐的前奏、间奏部分。并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弹击鼓皮的背面。尤其是弹击鼓面与摇震鼓身相结合发出的音响,更具特色。
八角鼓早期用于古代满族曲艺“八角鼓”中,本世纪50年代,这种曲艺在曲牌的基础上发展为“满戏”。如今,八角鼓主要用于北京、天津、东北地区及河北各地的说唱音乐“鼓书”和“单弦”(也称“单弦牌子曲”或“八角鼓”)中,由演唱者本人手持八角鼓敲击节奏,另由伴奏者弹三弦。
八角鼓除满族、汉族使用外,还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剑川等白族人民聚居地区。白族的八角鼓,又称金钱鼓,有八角和六角形两种。演奏时,左手举鼓,右手掌击,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八角鼓多面,其中一面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根据明朝沈榜所写的《宛署杂记》这本书,可以看出当时的八角鼓演奏的水平高超,随着后来清王朝定都城在北京,八角鼓成为鼓书、单弦等曲艺的伴奏乐器,且安排专门的人士演唱,一度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流行。后来在清朝中叶,八角鼓传到山东地区,直接演变成山东八角鼓,成为清朝最富盛名的一种曲艺。
一、鼓的起源,众说纷纷八角鼓最早出现在清朝李声振中《百戏竹枝词》的记载。八角鼓形状像八角,用手敲打它可以附和歌唱,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乐器。在中国内蒙古满族八角鼓老艺人则认为八角鼓是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在满族人民涉猎的空闲时间经常会玩八角鼓以娱乐。也有的记载说八角鼓是一种坐着唱歌的形式,最早在康熙乾隆期间形成。但是嘉庆后已经没有这类专门的老艺术家了。
二、八角鼓的社会地位清代嘉庆和道光之后的八角鼓,因为满族士兵经常驻扎在边外地区,所以和各地旗籍官吏的爱好,因此也流传到很多地区。根据历史记载特别是漕运、盐运经过的地区,都有八角鼓传唱。现代在山东和吉林还流传的八角鼓都是根据满族的八角鼓所发展而流传的。而河南和甘肃青海等地区的某些曲种也跟八角鼓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八角鼓的历史渊源深远八角鼓最早是根据古代满族曲艺中的“八角鼓”而起始的,后来随着满人入关建立政权,八角鼓曲艺逐渐发展并成为现代所说的满戏。当今社会中的八角鼓主要流行在北京、天津和东北地区的说唱音乐中,由演唱者自己拿着八角鼓敲击节奏,另外再让伴奏着伴唱。可以说是我国非常珍贵的一项非物质遗产了。
这是白族的一种传统乐器,叫做八角鼓。
白族的民族乐器较多,像三弦,竹笛,木叶等,其中,八角鼓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八角鼓
八角鼓的演奏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
至于图中白族女生拿的,是一种伴舞的器具。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八角鼓是哪个民族的】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