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题:我是作者

 2024-11-04 20:27:02  阅读 781  评论 0

摘要:问:文中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答:我看见窗帘就是蓝色的。 如此错位的问答,一个来自一张试卷的阅读理解问题,一个是这篇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回答。 几年前,原作者说笑着调侃这张试卷,说问题处处都是“陷阱”。近几天,网上流传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给了我同样的

问:文中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答:我看见窗帘就是蓝色的。

如此错位的问答,一个来自一张试卷的阅读理解问题,一个是这篇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回答。

高考模拟题:我是作者

几年前,原作者说笑着调侃这张试卷,说问题处处都是“陷阱”。近几天,网上流传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给了我同样的尴尬:我的一篇文章成为阅读理解的材料,而我答不对文后列出的问题。

文章源自2021年9月26日《中国青年报》3版的报道《揭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选址过程——如何为“中国天眼”找到合适的家》。文章见报前一天,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竣工。

这篇阅读理解的第一题给出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在这道没有说明单选还是多选的问题中,“不符合”是设下的第一个“坑”。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正确答案是“科研团队在选址实地考察中得到过当地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试卷摘录的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到这句话,只写明一些地方官员打听到选址消息后千方百计联系科研团队,希望项目落地,但科研团队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选址结果要靠科学计算得出。

通读过《中国青年报》原文的读者才会发现,原文中的一句话被考卷摘录时删去了,“调查途中遇到困难,科研团队也不敢求助,当时,这还是一项保密的科研任务。科研团队同时回避着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关’”。这句试卷上没有的话,能直接说明科研团队得到过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大力支持表述是错误的。命题者这里就误解了我的“作者原意”。

第二题要求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两项。标准答案中,“科研团队有时考察一个‘窝’就要花一天时间”应为“科研团队有时考察一个‘窝’路上要花一天时间”;“‘中国天眼’落户贵州,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的发展”应为“‘中国天眼’落户贵州,会极大地促进贵州的发展”。这道题没看答案时,我也做错了。

第三题问:科研团队在选址过程中展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并简要分析。此题5分,标准答案是攻坚克难、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团队合作和坚持原则。

我看到有考生答卷写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韧、创新系统,应该勉强拿到4分吧。在紧张的考场上,估计我也就能保证3分到手。

由此看来,这篇12分的阅读理解我最多只能拿到6分,处于不及格的边缘,看上去略显尴尬。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挖了那么多“坑”的考题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实,作为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理应考查学生到底能不能读懂、有没有消化、会不会转述。作为原作者,我更倾向于请学生分析文中体现的大型望远镜选址核心技术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选址难题?大射电望远镜的落成可能会带来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才更有可能测试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知识积累。

“挖坑”式的命题思维,只会让越来越多必须应试的师生陷入对“坑”的研究,少一些这样的套路,学生才可能远离技巧训练,真诚拥抱知识。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高考模拟题:我是作者】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135163.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122秒, 内存占用1.99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