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浙江大学考博经历

 2024-11-03 09:18:01  阅读 640  评论 0

摘要: 2005年硕士生快毕业时,工作还一直没有着落,只是这时自己心情已不急于找工作了,整天在学校无所事事,随意地看看书、上上网什么的。6月的一天,在院机房看到同学报考浙江大学博士生,就与其攀谈起来,询问考博事宜,按其指点上网查看浙大考博事项,发觉报考程序并不复杂,

 2005年硕士生快毕业时,工作还一直没有着落,只是这时自己心情已不急于找工作了,整天在学校无所事事,随意地看看书、上上网什么的。6月的一天,在院机房看到同学报考浙江大学博士生,就与其攀谈起来,询问考博事宜,按其指点上网查看浙大考博事项,发觉报考程序并不复杂,因为我原以为考博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导师推荐信、成绩证明、论文等,我是个怕麻烦的人,所以对考博总是敬而远之。上了浙大研究生院网站,发现报考浙江大学特别方便,整个考试的流程都是在网上进行,递交材料都是在通过初试以后。而且报名费特便宜,才一百二十块(印象中是这样)。因此就和同学一起报名了。

之后,是毕业前的聚会,喝酒、吃饭什么的就到了七月,随着同学逐渐的离开合肥,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就开始复习考博了,浙大经济学考博用的是费尔南德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虽然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拜读,因为心里总是觉得经济学教材大同小异,都是大差不差的内容,换汤不换药。不过真正读的时候才发现,这两本书为什么会那么久负盛名,确实,其核心内容与其他教材并无二异,但其内容是按着一个逻辑体系给出的,你从头看到尾的话,顺着作者的思路,你就能成体系的掌握经济学知识。这真是经济学的入门这作,读的时候我就慨叹这么好的书为什么没有早看,以至于自己白白地多摸索了好多年。

博友浙江大学考博经历

有惊无险的考博经历

首先说一下本人经历,普通本科,硕士211,考博联系了几十所高校吧,最终进入浙江大学。

考博经历如下:

真正开始准备是六七月份,研究生二年级时老师问想不想硕博连读,当时自己没有想好,于是婉拒了,后来发现自己对科研还是很感兴趣的,由于错过了硕转博,只能考博。当时实验室也没有师兄师姐去外面读博的先例,所以只能自己摸索。

幸运的是由于前期实验做的比较多,二年级暑假结束前发表了一篇SCI论文。于是从暑假开始着手准备考博,首先在网上查阅了各种资料,发现很多985高效开始走申请考核制,同时也进行统一考试(需要考英语和专业课)。但是当时自己发现自己六级还没有考过(英语太差,考了好多次,说多了都是泪水),于是在6月份报考了考博之前的最后一次六级,那段时间周末以及空余时间都在准备英语,六级不过的话很多学校必须参加统一考试,每一个学校的题型和风格会有差异,报考多了怕自己过不了,所以只能奋力一搏。

考完六级后同时着手准备了雅思,因为担心六级过不了。很幸运后来六级压着及格线过了,这位后面可以走申请考核奠定了基础。大家六级一定要好好准备,分数越高越好。

六级过了之后开始着手联系导师,起初并不知道如何联系导师,于是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优化自己的简历以及发邮件的内容,尽量保证邮件是个性化的邮件,简历是简洁明了,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后面准备差不多了,开始联系导师,最开始有点像大海捞针,很费时间,后来发现一个很好的方法,去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拿到会议手册同时也通过和会议签到老师沟通拿到一份参会人员的名单,只有邮箱无电话。

一般会议手册上出现的都是领域类比较厉害的老师,参会名单上老师名字更多。于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开始试着和这些导师联系,当然我一般是间隔几天发一份邮件,担心同时联系多个万一大家认识不太好。一般等几天联系一个,从暑假到10月份,大概投出去了几十份邮件,有的有回复,说名额已满,有的压根没有回复,还有的说欢迎报考,也有的说名额还没有确定。

总之你会收到各种消息或者没有消息,后面继续优化自己的简历和邮件同时尽可能通过邮件内容和简历表现自己。大约到10月份左右,陆续有几个老师说可以联系,不过需要先做个PPT或者视频面试或者先写一份研究计划书看看,于是开始将整个研究生期间的内容整理成PPT(类似于答辩PPT,尽管课题还没有完全做完,但是可以把整个框架整理进去,报考研究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成果等,自己一定要提前熟练)。做好之后一定要多练习几次,同时对自己的课题不足之处也有有所了解以及改进思路和方法,后面很多老师都会提问,我印象比较深的去武大和上海交大,老师会问的很仔细。另外和澳门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老师联系也是如此,老师们很看细节。

最早确定消息的是香港城市大学,和老师进行几次电话沟通之后就确定可以录取,很快就寄过了确定文件。后面是澳门大学也是如此。不过与他们方向有所出入,我自己是四大天坑的微生物专业,香港城市大学那边没有找到特别对口的,老师是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偏医学方向。澳门大学那边是在小木虫上看到的,偏药理学。不过最后都没有去,现在还保持联系,两位老师也都理解。

国内后面也联系了一些其他老师,也遇到一些老师放鸽子了或者说的很明确,我有一个名额,你们几个公平竞争。武大老师联系的还是比较爽快的,说我联系的晚了些,已经有保送名额,建议我第二年报考,或者去他那里做一年助理,第二年名额给我,后来觉得等不了也婉拒了,后面也保持者联系,后来才知道与我博士老板大家都认识。其中也顺便联系了一下华科得老师,最开始联系了几位,几乎都没有名额。后来换了一个学院发现刚刚来了一位青年千人,是化工得老师,联系了几次老师也比较满意,不过方向有点差异,老师是想做交叉融合,后面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决定提交材料。

上海交大老师联系了好几个,有几个直接说咩有名额,也有的直接没有回复,后面有两个老师有回复,不同学院,一个老师偏生信,课题组氛围很好,线下面试过,不过老师说你这方面基础薄弱,来的话可能得五年才能毕业,当时学制三年,后面放弃了,时间太长,自己心里也没底。另外一个老师科研很厉害,但是后来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老师人品很差,联系之后也放弃了。

中间也联系过一些新式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不过好几个老师都没有回复,可能本科收到歧视。后面有一位助理教授联系过,聊的还不错,不过方向相差有点远,后面也没有想去。也不一定材料能够审核通过,倒是他们得合作院校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得老师愿意我去报考,说很占优势,方向比较对口。最后考虑到东北气候就婉拒了。

浙大这边所以联系了一个方向很接近得老师,老师也同意报考,于是开始准备材料。后来发现是多人报考,于是努力优化自己的PPT,计划书,尽人事听天命。当中也联系了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老师也同意报考,准备了很久,当时想着成都美食多,离老家也近,不过后面发现老师人品有问题,尽管材料都交了,很晚的时候老师说名额满了,事后通过同学了解到是招了其他人。

有趣的是由于10月份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发现一个清华的老师与我做的课题几乎一样,于是试着联系了一下,么想到老师很快就回复了,说我现在联系太晚了,他的名额已经用完了,他们暑假就开始招生了。如果我想去可以第二年把名额给我,先去做助理但是直接开始做属于自己的课题。考虑到又得耽误一年也就婉拒了。而且也不确定后面有没有变故。

到了11-12月份开始提交材料了,于是提交了浙大材料,川大材料,想着实在不行就去澳门或者香港城市大学。当然这其中也写了很多分研究计划书,很多老师要求先写一份计划书。后面浙大公布了材料审核通过名单,有我,于是开始再次联系导师,结果导师说他三月份找了一个硕转博,没有名额了,但是他推荐了一个刚刚可以招学生的导师,阴差阳错我就到了现在导师门下,作为师门的第一个博士,算是有惊无险。与这个老师联系的也比较愉快,复试也很顺利,最后顺利来了浙大。

至于说为什么读博,说实话当时自己也米有想好,只是想去体验一下读博士是种什么感觉?现在感觉是酸甜苦辣咸都有,一个好的导师和实验室真的很重要,至少过的心情不会太糟糕。

时间太晚了,暂时写到这,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参考。考博,加油!!!

如何考博,求经验

一、考博前的准备工作 以真诚赢得报考。在职者报考,首先要征得单位同意。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专业必须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一般说来,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比较熟悉,从理论到实践积累较好,它一方面是自己报考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自己争取单位支持的基础。只有把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具备说服的前提。有许多考生,感觉成绩不错,但因为是自己单方面愿望,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颇为遗憾的结果。 2.注意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就个人、单位、国家而言,考博都是一件好事,但理论上的好事要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好事,就必须注意人际关系。要从工作需求、个人发展、感情认同等方面去做工作,在争取的过程中,注意讲究方法,忌简单暴躁,多感情投入,少意气用事,自己的体谅和耐心终究会取得单位的同意。 3.正确处理工作和考博的关系,做到工作和备考两不误。考博复习前期主要以单位的工作为主,把工作做好的同时,尽可能腾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后期,主要是以复习为主,工作上别出问题。快要考试时必须实行"非常政策",全力以赴地复习。考生一定要注意和导师联系,不但你要了解熟悉导师,也要让你的导师了解你的现有学术水平和将来的研究兴趣。你可以将你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邮给导师,也可以当面请教。

二、报考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 报考专业和学校首先要能够考上,其次是结合兴趣和爱好,再次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报考方向很重要,往往决定你考博的成败。如果方向选错了,即使你准备再充分,实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 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首先是报考的专业。专业不同,直接决定自己将来的事业走向。一般考生往往会选择和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也有人为了将来就业需要,可能会考虑转行。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如果转专业,一定要注意现在要报考的专业和自己的原专业不能太脱节。不能否认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博导们对跨专业考生的偏爱也与时俱进。如学数学、统计学的报考经济学、管理学有明显的优势,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与公共政策与管理有关的专业也较受欢迎。成功的专业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自己实力以及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其次,确定报考学校或单位。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学校。往往该专业名气越大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越能激发潜能。如果你原来硕士毕业高校较好,报考一般院校博士缺乏挑战性,未必能考出好成绩。毕竟一般院校的竞争力相对弱些。所以,考生同时报考两所甚至三四所高校,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的博导不能保证上线就能录取,也建议考生同时报考其他学校,这能够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这两三各学校的专业最好相同或者相近,时间上和档次上最好拉开。 另外,无论是考博还是高考,都有报考"大年"与"小年"之说。考博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运气也是一个因素,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往往是今年报考的多了,明年可能就少了。今年这个专业竟争激烈,不一定明年也竞争激烈。有的学校还存在报不满的情况,比如有一年,北京理工大学个别专业,报考人数小于招生人数南方某所著名师范大学某个专业参加考试的人数和招生人数大致相当。这种情况,只要你的专业课和外语不是太差,就极有可能被录取。如何抓住这种机会呢?就是多报。

三、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成绩 考博人数不断增加,考博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抓住规律,就可能事半功倍。博士生与硕士生专业考试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都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点是硕士生还要考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博士生人学考试主要考查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现实问题分析,而不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大多都是大的论述题。考博肯定要广泛读书,刻苦攻读,这些我们不必赘述,主要谈谈应试技巧方面。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博士考题一般不会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考题。 博士生考试如何抓重点? 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资料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基本功扎实,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你的看法。有的还需要说出这个资料的出处,一般这类都是中外对本专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就是蔡元培,不是杜威、赫尔巴特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有的学校爱出书评,大多是"就你熟悉的名著简要评述"。所以可事先研读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各一本,详细写出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题。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去年考了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邻近的内容一般就是考生内容。比如教育学,去年考了国民教育,今年可能考义务教育。 第三、必须抓住所考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你的重点范围,运用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只要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得很透,一般不会出间题。课本上有些东西都是"陪衬",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根本就不用看,一般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很精通,考试成绩就容易提高。我的考试用书是简写本。因为这种版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每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固掌握这些"核心知识",而且做到语言优美,数据准确,一旦遇到不会的间题,只要沾边就写。 关于博士英语考试,是阻碍博士生人门的一个门槛,随着目前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把关效力逐年下降。一些人外语很好,恰恰在专业课上栽了。北师大有的专业一旦外语过了线,就不考虑外语成绩,而是按专业课成绩排名了。但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外语还是个拦路虎。博士外语的难度各个学校不一样,一般介于英语六级和托福考试之间。近年来,我们发现考博的英语难度有所提高,主要是词汇量大了,如何准备外语呢? 我们的经验是参加英语培训班。单纯自己看书做题,效果未必好。北京等地每年寒假开办了许多六级英语培训班。如果是高校老师,可以在本校听听英语课。如果报考学校开办考博英语培训班,最好是报名学习。这类辅导班的辅导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成绩。总之,要有针对性地复习。

四、考博专业课的复习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剧市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到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烂熟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间题上查考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如在试卷上写出和导师观点相反的学者、著作和大致的区别),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

2.复习阶段。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口强。

(2)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

(3)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_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找工作上以及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五、笔试与面试技巧 专业课的临场发挥也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有l)时间安排,合理分布。考博时间为3个小时。拿到试卷后,先用5分钟大致浏览一下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难题和偏题,要准备1个小时时间,而对于自己熟悉的考题,则要尽快在半个小时内答完。

(2)答题次序,先易后难。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可以估算出大致需要的空间。每一题最好在新的一页抬头写。

(3)文字书写,优美流畅,但这也不能以牺牲答题速度为代价。字体大小要适中,太小让阅卷人看了费劲,太大又让人觉得没有多少内容。

(4)先写提纲后落笔。这样可以明确答题思路,不会因紧张而漏掉重点内容。

(5)答题量宜多不宜少,文科类可以按照每10分1000一1200字准备答题数量。

(6)重点突出,观点清晰。这就要求考生拿到考题,就知道导师想了解什么,然后围绕重点展开。一定要在段首就摆明观点,否则让人看了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7)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把每一道题当作一篇中短文来写。和考硕不同,对于部分考题,导师并不指望每个考生给出相同的答案,只要你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相应的论据去合理论证,导师就会从中看出你的学术能力。

(8)难题偏题,从容对待。每个考生不可避免会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没有复习到的考题。这就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首先,要确信不管什么题一定是该科目范围内的,围绕题目本身做文章。如将题目根据字面意义拆成几个方面的间题。对自己熟悉的部分详加阐述,对不熟悉的则少谈或绕过去,千万不能谈一些外行话,或者对该间题仅发表一些感性的评论,尽量要使用学术性语言,使用较新的专业话语。总之要自圆其说,而且要做到卷面清楚,答题量充足。随着博士招生的日益规范和科学,面试成绩在录取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多数高校笔试结束即面试,有的高校根据笔试成绩另行通知面试。有的学校记入总分,有的学校记作参考分。无论怎样,虽然面试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会影响录取。 关于面试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主考老师一般要问你的毕业学校、工作经历、硕士论文、发表论文情况,然后针对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还会用英语提问。 关于面试策略。面试考生人数一般要大于录取人数,特别是笔试结束后的面试,等于是所有考生的面试,所以,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巧分钟。应试策略基本有两种:一是适时出击,详细谈你熟悉的内容,把你最光辉的一面展现给主考老师,不熟悉的问题简略回答二是耐心等候老师讲述问题,你要好好做一个听众。不要急于回答,不清楚的还可以再问。关键是掌握时间,话多有失,少说为佳。面试的顺序对考生的成绩和印象是有影响的。如果能够选择,根据统计,在一个阶段的中间位置最佳。 所以无论是在职的,应届的还是跨专业的都要把准备的到位,如果把握还这几点,基本上你的考博就成功了一半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博友浙江大学考博经历】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news/128159.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515秒, 内存占用2.03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