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起源于阮,后来逐渐变化,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体型稍微小一些,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奏的声音比阮更加明亮。月琴声音尖锐音域高,常作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阮声音低沉,琴身长,常用作独奏、重奏、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阮与月琴的区别:
1、阮,拨弦乐器,形似今之月琴,相传为晋阮咸所制,故称阮咸。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3、月琴就是从古阮演变来的,当然挺像。现在月琴分京剧用和独有用,排品不一样。当然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各式各样的月琴。
4、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月琴比阮简化,体型稍微小一些,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奏的声音比阮更加明亮。月琴声音尖锐音域高,常作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阮声音低沉,琴身长,常用作独奏、重奏、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一、月琴
月琴起源于阮,是一种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开始流行,大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月琴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开始变短,音箱为满圆形,同时在各族人民中开始广泛流传。
二、阮
阮在古代被称为秦琵琶,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和12品的乐器。
一、音质特点上的区别
月琴: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
柳琴:是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不易被其它乐器所掩盖,常用来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
琵琶:声音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阮:声音很沉闷,比较适合沉闷的曲子。
二、用途上的区别:
月琴: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
柳琴:在民族乐队中 ,柳琴是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独特的声响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阮: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扩展资料
阮的发展历程:
1,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猎骄靡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2,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还珍藏着一张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
3,建国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月琴和阮的区别】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