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4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5万册,电子期刊63万册。
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万余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1040人,专任教师8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78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
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4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教学团队,2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课程,18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三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创新平台,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7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487篇,出版专著、教材共31部,获批授权专利264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2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4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全国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国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荣誉。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
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的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六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宗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淮南师范学院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淮南师范学院怎么样】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