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全国各地发现的三国至明代墓葬,概括起来可分为历代帝后陵墓、官宦贵族和平民墓、地方民族墓葬三大类。
(一)历代帝后陵墓除前蜀王建墓、辽庆陵建国以前已被发掘外,所有1949年~1985年调查、清理的帝后陵墓,诸如河南洛阳西晋帝陵,江南六朝陵墓,山西大同方山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和孝文帝万年堂,河南洛阳北魏帝陵,陕西西安地区唐代十八陵,五代的四川成都后蜀孟知祥墓,南京南唐二陵,广州南汉刘晟墓,杭州吴越王钱氏墓,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浙江绍兴南宋六陵攒宫,宁夏银川西夏王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以及建于安徽凤阳和江苏泗洪县的明皇陵、祖陵等,已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等书中,对各陵的形制、布局、陵园制度甚至墓室结构、随葬器物等也都做了简要的阐述,由此不难看出各代陵墓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自那以后有关历代帝后陵墓的新发现,约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调查勘探隋文帝泰陵并发掘了一些亟待清理保护的帝后陵墓,如北魏宣武帝景陵、北周武帝孝陵、唐僖宗靖陵和五代十国之闽国王审知墓等。隋文帝泰陵(注:姜捷:《陕西隋唐考古述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5期。),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扶风县东南的王上村旁。由调查和勘探得知,其陵园东西756、南北652米,四面陵垣中部设门,四角建有阙楼。陵园内墓葬封土尚存,整体呈覆斗形,底部东西166、南北160、残高274米。在陵园东南的陵角村和陵东村之间,旧有隋文帝祠庙,废墟上曾有倒卧螭首圭额石碑一通。北魏宣武景陵,是洛阳北魏诸陵中唯一得到全面清理的一座(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考古研究所汉唐宋元考古二慎稿十年》,《考古》1997年第8期。)。通过勘探和发掘,取得了有关该陵封土形制、规模、神道石刻以及墓室结构的科学记录,结合文明太后永固陵和孝文帝万年堂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形成了关于太和以后北魏帝后陵寝制度的初步认识。北周武帝孝陵,是宇文邕同武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米处,地上既无陵前石刻,也无封土和寝殿遗迹,是因被盗而清理的(注:姜捷:《陕西隋唐考古述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5期。)。它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有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全长684米。甬道内平置“孝陵志石”,还出有武德皇后志石1方,天元皇太后印1枚,随葬器物主要是150余件陶俑、一些陶模型器和陶器,另有不少金、铜、玉质小件器物和装饰器。资料显示,孝陵的营建、葬埋是遵照武帝临终“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的遗诏行事的。闽国国王王审知墓,位于福州北郊莲花峰下,东西二冢塌型并列,墓后土坡中央树有明万历十三年重修闽王墓碑,墓前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石人2对,石虎、石羊、石狮各1对。发掘表明,其墓系凿山为陵,由斜坡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长88米,两侧有石砌排水沟;东、西二墓室皆作长方形,长近8米。因多次被盗,随葬品仅存墓志和瓷器、玻璃器、铁器碎片(注:福建省博物馆等:《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夫妇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第5期。)。这些帝后陵墓的调查和发掘,填补了历代帝后陵制度研究资料的缺遗。其二,对业已多次调查之帝陵如唐乾陵(注:姜捷:《陕西隋唐考古述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5期。)、北宋皇陵(注:杨育彬等主编:《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的陵园做进一步的考察,除一般意义上的地面建筑调查、实测外,还对陵园之各类主要建筑遗存开展较大面积的发掘,取得了关于唐宋帝陵门阙以及宋陵封土、下宫建筑形制和结构的新资料。在北宋皇陵,更考察了与皇陵密切相关的寺院遗址。从而使有关帝陵的考察资料变得更加准确、完备和充实。其三,发表了一批唐朝廷追尊之陵墓的考察报告,诸如河北隆尧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李熙建初陵和第三代祖李天赐启运陵、咸阳市后排村唐高祖父李昞兴宁陵、河南偃师唐高宗太子李弘恭陵、陕西蒲城县唐玄宗之兄让团孝猜皇帝李宪惠陵等。这些虽是与帝后陵墓有所区别的另一类陵墓,但作为其时陵墓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学术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四,对一些已经发掘的大型墓葬,学者们经过仔细甄别提出,它们有可能是尚未能够确认的帝陵遗构。比如蒋赞初的《南京东晋帝陵考》(注:蒋赞初:《南京东晋帝陵考》,《东南文化》1992年第3、4期。)一文认为,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可能是元、明、成三帝陵墓中的一个;幕府山2号墓应是东晋穆帝的陵墓。又比如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形制、结构与洛阳北魏宣武帝景陵近似,墓内既有1500余件随葬陶俑和其他随葬品,更有气势宏伟、内容丰富的壁画(图版柒,1),发掘者认为它应该属于帝陵一级,近年更有推测其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被追尊或谥为文襄帝的高澄或文宣帝高洋之墓者(注:参见宿白:《关于河北四处古墓的札记》,《文物》1996年第9期。)。此外,根据在山西右玉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发现的10余座较大北魏墓葬,有人认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与北魏前期的皇陵——金陵应有密切关系(注:李清俊:《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初步考察》,《文物季刊》1990年第1期。)。
(二)帝后陵墓以外的各类墓葬对于1985年以前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等书已做过分区分期的阐述,一些重要墓群、家族墓地和墓例,还被列为专条和专题作了重点介绍。此后公布的新资料甚多,连篇累牍,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拟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点,以概略揭示其学术价值。其一,新发现的墓葬中,包含大批纪年墓,且形制、结构完整、随葬品丰富者占绝大多数。纪年墓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几乎遍布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王朝。其中有的还是当地乃至全国某一朝代少见的纪年墓。这些,无疑为历代墓葬编年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科学依据。其二,又有一些关于重要家族墓地的新发现。这类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已知家族墓地补充了新资料,另一种是将一批新的大家族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南京尧化门、甘家巷及麒麟门地区曾是南朝萧梁皇族聚葬地,建国以来已先后在这一带清理出可确定或推测属于王陵的墓葬4座,即安成康王萧秀墓、南平元襄王萧伟墓、桂阳简王萧融墓、桂阳敦王萧象墓,1997年又在栖霞区白龙山北麓发掘了一座凸字形大型砖室墓,墓主可能是临川靖惠王萧宏或其家族(注:南京市博物馆等:《江苏南京市白龙山南朝墓》,《考古》1998年第12期。)。多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南京戚家山为六朝时期以谢鲲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墓地,而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区谢珫墓、谢温墓等7座墓葬的发掘结果显示,司家山地区当是谢氏的另一处墓地(注:南京市博物馆等:《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文物》1998年第5期。)。属于新发现的大家族墓地有:安徽南陵县麻桥东吴萧氏墓地、山东临淄北朝清河崔氏墓地、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唐韦氏墓地、广西钦州隋唐宁氏墓地、内蒙古科尔沁族辽耶律羽之家族墓地、河北宣化辽张氏家族墓地(图版捌,3)、河北石家庄市郊元史天泽家族墓地、南京雨花台明徐达家族墓地、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地、广东东莞明罗亨信家族墓地等等。这些大家族墓地,都是各该历史时期强宗豪族的族葬地,规模大,墓葬数量多,延续时间长,排列严格有序,墓室建筑讲究,多有墓室壁画,随葬器物丰富且不乏珍贵文物,并有一定数量的墓志出土,不仅对恢复各宗族的世系和埋葬习俗是绝好的实物资料,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也有重要价值。这里还应该提到的是,在内蒙古赤峰市宝山主峰阳坡,发现一处由茔墙和墙内10余座大、中型墓组成的契丹显贵家族墓地。1993年~1996年对其中的两座墓进行发掘,二墓皆为砖石结构或石筑的壁画墓,1号墓并有“天赞二年(公元923年)”墨书题记,是为早期辽贵族墓中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例。虽不能肯定其墓主为谁,但不排除是耶律阿保机嫡亲墓地、甚至先茔的可能性(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1期。)。此外,在吉林省双辽县还曾清理出一处与上述大家族墓地形成强烈对比的辽代平民家族墓地。
以上就是关于武德皇后的墓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德皇后的墓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武德皇后的墓在哪里】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