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是事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日,我省出台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细化配套政策。其中,建立高考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是重要内容之一,其积极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高素质多样化人才
此次我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增强选科评估指导,保证首选科目比例与各再选科目比例趋向合理。这里的合理,是指选科比例要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结构需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性战略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科技强国 *强国是国家战略,两大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才,理工科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基础和科学综合素养。
新时代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类高素质人才支撑,而这种人才需求又和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还是从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出发,我们都要做好选科指导工作。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是在实施新高考方案(3+1+2模式)过程中,经过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针对我省当前学生选考科目实际,先实行化学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遵循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
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小逻辑一定要服从国家发展的大逻辑。长期以来,高校招生的文科计划与理科计划数维持在3:7左右,这是因应国家人才宏观需求和高校人才选拔现实而形成的现象。实行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促进招教联动,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化学学科与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大学阶段医学、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进一步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我省招生实际和学校投放的计划来看,在4门再选科目中,选考化学的专业覆盖率达97.63%,这是由国家人才需要与化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在高校录取工作中,依据相关学科(专业)对化学科目选考要求和全国高校近5年面向江苏的招生计划数进行测算,化学科目保障比例应为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25%。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适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既有利于高校的专业录取,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出适合的人才。
三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就此而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特色学校(项目)创建,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二是通过细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三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建立高考选科评估和指导机制,将高考选科情况纳入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兴趣特长、潜能倾向、职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高校要求的关系,也是今后高中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教育改革,永远不可能只是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把学生选择和社会需求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丰富的学科素养支撑;学生要学有所专,实现个性成长,需要有侧重的学科素养支撑。实行化学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就是要以此为推手,鼓励学生对化学保持较高兴趣,形成面对当下、面向未来,兼顾满足学生选择、家庭意愿、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良好教育生态。
四确保高考公平公正需要引导学生及家长理性选科
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公平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实施再选科目保障机制的目的,就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广泛的教育需求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和满足。
当前选考化学学生相对较少,原因有三:第一,学化学的难度较大。化学抽象概念占比高,学生较难理解;知识前后关联度较高,需要更大的学习投入。第二,化学等四门再选科目采取等级赋分计算,较以往等级呈现,一定程度上竞争性有所增强。第三,少数高中学校存在不正确的升学观,提供化学选科的资源供给不足。所以,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高校科学选才育才,需要给予倾斜以引导理性选择,有效推动高考首选科目结构合理、再选科目比例均衡。
五高考综合改革的先行经验表明细化改革是应然之举
江苏是第三批进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2019年4月新的高考方案发布后,得到了考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基于上述情况,根据省委省*和教育部部署要求,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相关工作的通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此前,兄弟省市浙江、上海等地在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物理选考科目保底政策,积极正面引导学生选科,有效缓解了高等学校理工科招生计划与物理选科人数不匹配的矛盾。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江苏积极借鉴先行改革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出台配套政策,是对高考改革的深化细化、持续推进,也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之举。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20年北京高考考生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下面,环球网校快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年江苏高考改革政策:保障机制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2020年江苏高考改革政策: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吧!
2020年江苏高考改革政策:保障机制
江苏提出,在实施新高考方案过程中,经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针对当前学生选考科目实际,从2021年招生起,率先建立化学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确定保障比例为25%。
江苏是高考改革省份中继浙江和上海之后出台保障机制的第三个省份。不同的是,浙江上海采用的“3+3”高考模式,保障的是物理科目江苏采用的是“3+1+2”高考模式,保障的是化学科目。
为什么考生不愿意学物理和化学?分析原因,一是物理和化学的抽象概念占比高,学生较难理解二是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前后关联度较高,需要更大的学习投入三是物理和化学的许多理论采用数学公式呈现,导致难上加难。为什么在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中,目前只有江苏出现选考化学人数偏少的现象?分析认为,一是江苏“08高考方案”下化学选科人数逐年减少的现象存在一定的惯性,二是确有部分学校和考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功利思维,在选科时趋易避难。
化而生万物,学以致无穷。化学之美,美在精妙绝伦。春天的姹紫嫣红,水晶的空灵剔透,勾践铜剑的寒光,合成材料的神奇……无不彰显化学独到的美学气质。化学之美,美在简练深刻。1867年,门捷列夫在当时已知的60多种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在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中描绘出统一和谐的伟大图景,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之美,美在济世救民。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伤病患者。二战中,有这样一幅宣传画,标题便是“感谢青霉素,伤者可以回家”。去年底以来,新冠病毒肆虐,人民群众期盼着医术高超的救星出现。当钟南山院士等一大批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时,仿佛一道金光透过黑压压的乌云直射下来,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学化学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钟南山,而不学化学的学生一定成不了钟南山。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测算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这体现了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的理念,一是满足国家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满足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三是满足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即不仅要体现对选科偏少群体的保障和救济,还要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更要体现素质教育正向引导。化学科目25%的保障比例,既包含人才选拔和培养中与化学直接相关的显性需求,又包含与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相关的隐性需求,基本符合化学选科和其他选科群体的心理预期。
出台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固然是一部分化学选考群体的诉求,然而,化学选考群体不发声就不会出台保障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逐步细化配套政策,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去年四月公布的第三批新高考方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的方案。在实施过程,江苏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需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和人才培养,有利于基础教育健康生态的形成,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所有考生和全社会的期待。
以上就是2020年江苏高考改革政策:保障机制的内容,想要报考2020年高考的备考生请仔细阅读考试通知。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快问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助力大家考试,加油!
很多同学想知道高考化学保底政策是什么意思,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保底政策是什么
核心内容是:
针对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四门科目,出台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将先行建立化学学科的保障机制,并将保障比例设定为25%,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考生原始分转换等级分时,将以保障比例(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
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等于或高于25%时,则不启动该机制,而以实际参加化学科目考试的人数为等级赋分基数。
其他再选科目如出现类似情况,同样参照上述方法建立保障机制。
为什么要保底
主要原因是江苏选化学的比例过低。
新高考方案,变等级呈现为等级赋分,是以选科人数总量均衡和各门选科学生学习能力分布均衡为基础。
不同学科获取赋分高分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弃化学”,是家长为了孩子的命运,学校、老师为了升学率做出的选择,虽然情有可原,但如果不托底,会导致2022届学生更惧怕选择化学。
所以在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江苏根据选科情况,提前研制确立保障机制。
江苏建立4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先行为化学学科托底。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将以保障比例(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
江苏化学考零分也能赋70分?
2021首届参加新高考的同学们也完成了选科,有一门学科的选科率却是奇葩的很,那就是化学!
就以江苏省的化学单科选科比例来说,第一届新高考学生的选课比例,成为了新高考改革7个省里最低的,连15%都不到。
在08模式下,无论化学考99分还是90分,都是A等级,高校最后录取时也是根据等级来录取。而新高考采用的录取方式是“院校专业组”投档。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性价比”永远是他们的选科策略。什么容易学,什么科目在赋分之后,分数高,就选哪个。
如今物理已经成了理工科专业的必选项,那么再多选一门化学,无疑是给自己开启了“艰难”模式。
赋分制对其他几门课没有什么影响,但对选科人数少的化学来说,影响可不是看一星半点,在同学们看来,选化学的都是尖子生,成绩中等的学生又不敢直接与学霸“硬碰硬”,这就产生了江苏学生大面积弃考化学的现象。
在高校报考专业中,化学也是四门选考科目中要求必选占比最多的学科。如果考生选学化学,可以报考的专业达到近3万个,几乎囊括了双一流高校的所有专业。
有的同学喜欢化学,选科时也想化学,但看到赋分之后的分数,犹豫了。
经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
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 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考生原始分转换等级时,将以保障比例(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等于或高于 25%时,以实际参加化学科目考试的人数为等级赋分基数。
举个例子:整个江苏高二这一届参加高考的人数,约为33w人,那保障基数25%也就是8.5w人,但实际这一届选化学只有4万人,假设第4w名为C,那他实际赋分的分数就会比本来考的分数低很多,那如果使用保障机制的话,就不在实际人数中进行排名,而是在8.5w人中排名,C大概排名在前30%这样,那在整个选科人数中的分数也会较之前高。
网友评价化学托底
既然选择化学,就没指望过托底。不过能托底最好,再说高考新政从来也没说过不给托底啊。教育厅终于做了明智的决定,有了新冠,总不能派学地理的去制药吧。
多一份喜爱、兴趣和坚定,少一些揣摩、算计和摇摆。
这也不算,江苏高考33万人,地理30万人,化学三万人,就算改了,按基数百分之25来算,化学也就8万人,跟地理生物还是不能比,只能说基本保障了化学考生的分数,至少不会特别低。
支持!这次肺炎疫情上海的张文宏医生说得好:不能欺负老实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自己之前既然喜欢化学为啥不选化学为什么没数吗?为什么还有三万人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你要改?便宜占的少了就来指责吃亏少的。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20年江苏高考为什么要实行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