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西北大学2023届本科生有3274人,其中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有598人,西北大学2023届保送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为18.27%。西北大学的文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84人,保送研究生有27人,所占的比例为14.67%。西北大学的艺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48人,保送研究生有18人,所占的比例为12.16%。
西北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45人,保送研究生有20人,所占的比例为13.79%。西北大学的历史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23人,保送研究生有30人,所占的比例为24.39%。西北大学的文化遗产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04人,保送研究生有29人,所占的比例为27.88%。
西北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409人,保送研究生有75人,所占的比例为18.34%。西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85人,保送研究生有26人,所占的比例为14.05%。西北大学的外国语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24人,保送研究生有19人,所占的比例为15.32%。
西北大学的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13人,保送研究生有17人,所占的比例为15.04%。西北大学的数学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76人,保送研究生有25人,所占的比例为14.2%。西北大学的物理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62人,保送研究生有41人,所占的比例为25.31%。
西北大学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129人,保送研究生有36人,所占的比例为27.91%。西北大学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651人,保送研究生有83人,所占的比例为12.75%。西北大学的哲学学院2023届本科生有46人,保送研究生有8人,所占的比例为17.39%。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50人,保送研究生有5人,所占的比例为10%。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100人,保送研究生有15人,所占的比例为15%。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52人,保送研究生有5人,所占的比例为9.6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8人,保送研究生有2人,所占的比例为25%。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基地班)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40人,保送研究生有21人,所占的比例为52.5%。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化学(基地班)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40人,保送研究生有22人,所占的比例为55%。
西北大学数学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54人,保送研究生有9人,所占的比例为16.67%。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32人,保送研究生有4人,所占的比例为12.5%。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46人,保送研究生有6人,所占的比例为13.04%。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43人,保送研究生有6人,所占的比例为13.95%。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41人,保送研究生有8人,所占的比例为19.5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历史学(基地班)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29人,保送研究生有15人,所占的比例为51.72%。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38人,保送研究生有7人,所占的比例为18.42%。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123人,保送研究生有19人,所占的比例为15.45%。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3届本科生有35人,保送研究生有5人,所占的比例为14.29%。
西北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西北大学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西北大学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院校:西北大学
属性:211
地区:西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文仔~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下雪就变成了长安的城市的一所大学!
西北大学始建于1902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历史悠久,是一所老牌的211高校,西北大学的考古学、地质学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说到西北大学,文仔就想跟大家分享当时西北大学对如何查询报录比做出了回答——“报录比对于考生复试无实际参考意义,不建议考生过多关注”,说实话,感觉西北大学还是有些“傲气”在的。
西北大学的考古学是A+的水平,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理论经济学A-,在一所综合类高校中也是很不错的学科实力了;B+的学科有世界史、化学、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西北大学上榜的多数是理工类的专业。
西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本次更新:考古学、应用统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史、法律(法学)
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是文化遗产学院开设的专业,2021年有5个方向,中国考古研究和丝绸之路历史与考古为两个方向,但是专业课都考的一样,2022年变动为该专业只区分3个研究方向,分别为01中国考古及丝绸之路考古、02文化遗产管理、03文物保护学,这三个专业课考试科目均不相同,21年的两个方向合成了一个方向,今天主要给大家分析01中国考古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方向的考试难度。
2022年
2021年
参考书目
复试分数线
2022年:339/46/138
2021年:355/43/129
复试录取详情
2022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1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1年考古研究一志愿进入复试23人,录取20人,复试录取率为86.96%;统考录取最高分395,最低分356,平均分375分,丝绸之路方向一志愿进入6人,录取4人,录取率为66.67%,统考录取最高分为376分(最高分放弃),最低分为364分,平均分为365.3分。
22年一志愿进入复试24人,录取20人,复试录取率为83.3%;统考录取最高分403,最低分341,平均分364分。
总结
西北大学考古学考察624考古学综合的考古学方向,每年的招生人数不超过20人,复试环节刷人较少。西大的考古学每年都在更改具体的研究方向,有意愿报考的同学一定要看最新一年的招生目录,从复试线来看2022年为339,2021年为355分,近2年的分数线在下降,不过要注意一下单科分数的要求,今年为138,有明显的上涨。
从考生的成绩来看,分高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专业课方面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一门单科分数300的专业课,复习的参考是4本。复试名单中可以看出分高的同学基本上专业课成绩都能在240-260以上,公共课成绩135+,合理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把握好英语的复习进度,上岸还是比较有希望。
应用统计
西北大学的应用统计专业在数学学院招生,作为专硕,西北大学的招生人数还是不错的,统考的名额有50多人,所以招生人数真的很可。而且学费也不贵,初试的参考书也只有一本最经典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22年招生目录
21年招生目录
复试分数线
2022年:388/59/102
2021年:352/49/74
复试录取详情
2022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1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1年一志愿进入复试48人,录取39人,复试录取率为81.25%;统考录取最高分422,最低分344,平均分377.9分。
22年一志愿进入复试74人,录取55人,复试录取率为74.32%;统考录取最高分444,最低分388,平均分408分。
总结
西北大学的应用统计在数学学院招生,并且招生人数还是不错的,统考的名额有50多人,近2年招生人数基本稳定,22年是没有扩招的。
复试线22年上涨极快,本身21年的时候应用统计热度就已经很高了,而西北大学22年才热起来,所以西北大学的应用统计难度已经达到一般211的难度了。21年的平均分在22年是最低分,而且从最高分来看,西北大学是不压分的,22年最高分是444分,所以生源还是不错的,竞争变大了很多,不可小觑哦!
思想政治教育
西北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西北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是属于西北大学的强势学科,再加上西大211院校的名气,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的。
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④8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2年
参考书目
复试分数线
2022年:347/46/69
2021年:346/44/66
复试录取详情
2022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1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2年10人进复试,录取8人,复试录取率为80%,最高分390,最低分349,平均分360分。
2021年14人进复试,录取12人,复试录取率为85.7%,最高分420,最低分346,平均分371分。
总结
西北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是属于西北大学的强势学科,2022年只刷了1人,2021年刷了2人,刷人比例比较低,对考生挺友好的,前两年录取最低分就是复试线,今年被刷1人就是那名最低分的同学。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学的专业,按照法学来划线的,但是西大的分数线也不会那么的低,近2年分数线分别是346、347,录取平均分分别是371、360,专业课的分数相对来说给的也不是很高的,想要报考西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学还是要多多准备专业课的复习哦。
科学技术史
西北大学数学学院(含科学史高等研究院)的科技术史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不区分研究方向。每年招生人数在15人左右。根据第四轮专业学科实力评估结果,西北大学评估结果为B,全国排名6。
招生目录
2022年
参考书目
复试分数线
2022年:305/40/70
2021年:340/45/90
复试录取详情
2022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1年复试和拟录取名单
2022年15人进复试,录取14人,复试录取率为93.3%,最高分405,最低分321,平均分361分。
2021年16人进复试,录取15人,复试录取率为93.75%,最高分403,最低分343,平均分370分。
总结
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史在2022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课全改,由数学二和822数学史改成了637科技写作和822科学史。今年最高分405,最低分321,平均分361,相比较去年平均分是有所下降的。
科学技术史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不区分研究方向。每年招生人数在15人左右,复试环节是不怎么刷人的,今年和往年考察的专业课不同,往年的单科得分情况和总分参考意义不大,今年的进复试的同学有15人,复试环节刷掉一人,也是进复试的最低分307分的同学。
今年没有公布详细的单科得分,看不到专业课更改之后的得分难度,从政英来看,因为往年都是在120-130左右,那么我们可以大致猜测考生今年的两门专业课得分在230+240+的样子,这样看来呢其实专业课得分难度不大,如果是23届想要考西大科学技术史的同学要好好拿今年的真题来研究研究一下,今年参考价值是最大的!
法律(法学)
招生目录
2022年61人
2021年49人
复试分数线
2022年:335/46/69
2021年:332/44/66
复试录取详情
2022年复试名单
2021年64人进复试,录取49人,刷15人,复试录取率为76.6%,最高分395,最低分333,平均分351
22年一志愿进入复试61人,录取61人,复试录取率为100%;统考录取最高分380,最低分335,平均分349;
总结
西北大学的法硕法学招生人数多,2022年还明显扩招了,计划招生61人,上线考生61人,今年就是进复试就录!非常友好,几乎是爆冷了!西北大学的复试分数线一直不高,基本都只比国家线多出几分,这在211院校中上岸难度是非常小的,虽然2022年法硕的国家线上涨了14分,但西北大学的院校划线波动还是很小的,国家线带来的冲击不大。
2022年进复试最高分380,2021年复试最高分395,进复试最低分均为复试线,近两年的拟录取分数都在351左右,进复试最低分的同学也有顺利上岸,复录比不高,复试环节尤其专业课方面不要出错,上岸还是希望很大的,西北大学的法硕性价比在当地还是非常不错,值得考虑。
西北大学虽然在211中,热度不高,但是咱们通过应用统计这个专业可以看到,热门专业热度是起来了,不好考了,但是还有其他专业咱们可以考虑,比如说法律(法学),马克思也不错,喜欢尽管冲!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史前中国北方龙山时代著名的遗址之一,陕西北部地区石峁遗址的先民从何而来?他们与同时期另一著名遗址——山西南部地区陶寺遗址的先民们之间有何互动交流?人群遗传上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和国内多家考古文博及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最新通过古基因组(古DNA)研究分析,揭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起源,也证明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之间有密切的母系遗传联系。
这项利用古基因组技术取得的史前人群考古研究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发表,可为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提供重要线索。
13个遗址获得172例古人类线粒体全基因组
付巧妹研究员介绍说,距今约4300-3800年的石峁遗址又称“石峁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是中国北方龙山时代最大的城址之一,也是具有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双重性质的都邑性城址。
石峁城周围的木柱柱梁遗址、神圪垯梁遗址、新华遗址和寨山遗址等其他龙山时代遗址也与石峁城具有相似的文化,被统称为石峁文化。由于石峁城以及石峁文化的重要性,石峁先民来源的相关研究也成为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热点。
位于山西南部的陶寺遗址是龙山时代另一重要遗址,它与石峁遗址隔黄河相望,并与石峁遗址在文化上也呈现出诸多相似性,但这两处遗址人群间遗传联系此前仍不清楚,而通过古基因组技术开展人群演化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她指出,为深入探究石峁人群来源以及他们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晋南陶寺遗址中人群的潜在融合、交流等科学问题,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基因组团队通过合作,从陕北(11个遗址132例)和晋南(2个遗址40例)地区共计13个遗址中,成功获得172例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距今4836-3253年)的人类线粒体全基因组,随后开展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研究。
石峁人群主要起源本地与陶寺人群母系遗传较近
付巧妹表示,这次古基因组研究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果:
一是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陕北地区本地早期人群。在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庙梁遗址和五庄果墚遗址人群中,其所携带的母系遗传成分主要以东亚北方人群的成分为主导,且与黄河流域古人群关系较为密切。
在龙山时代石峁城内部,尽管位于不同地点的人群(中心皇城台,内城韩家圪旦、后阳湾、麻黄梁以及外城东门址)具有不同的等级和社会地位,他们之间具有非常近的母系亲缘关系。同时,位于石峁城周边同属于石峁文化的人群(木柱柱梁遗址、神圪垯梁遗址、新华遗址、寨山遗址)与石峁城内人群仍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以上结论暗示,在陕北地区,石峁城与周边人群之间,不仅仅有文化的影响,也同样有着较为广泛的人群互动。
研究团队通过将石峁城及周边人群与较早期古代人群(包括陕北地区内部以及周边区域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石峁人群和陕北地区本地较早期人群即仰韶时代晚期庙梁和五庄果墚人群的遗传联系最为紧密。另外,石峁人群也显示与黄河中下游河南地区仰韶文化青台遗址中人群显示出些许母系遗传联系。
因此,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人群体现出遗传结构的连续性,这也暗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来源,同时与黄河流域其他古代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联系,并非被外来人群所代替。
二是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古基因组研究发现,石峁人群与同时期龙山时代黄河中下游的古人群遗传关系更为紧密,在这些同时期的人群中,石峁人群与位于黄河中游晋南地区陶寺人群(包括陶寺遗址和周家庄遗址)具有最密切的母系遗传联系。
这一结果也和既往关于石峁与陶寺文化联系的考古研究结果相印证,同时也表明,在龙山时期,石峁人群与周边人群有着强烈而广泛的人群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在陕北地区,也存在于黄河中游晋南地区。
三是石峁文化有关人群与中国北方汉族有紧密母系遗传联系。这次研究表明,相比于中国其他现代人群,石峁人群与现代汉族人群,尤其是和中国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汉族人群之间母系遗传联系最紧密。
此外,在已知的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的黄河流域古人群中,如甘肃-青海地区、山东地区、河南青台遗址以及此次研究中所涉石峁和陶寺有关遗址等,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和石峁人群的母系遗传关系最近。这说明,石峁人群相比于其他已知的仰韶和龙山时代的黄河流域古人群,对现代北方汉族可能有更大的遗传贡献。
结合人群核基因组和父系Y染色体开展后续研究
付巧妹表示,总体而言,这次研究利用古基因组技术探究了石峁人群的来源以及他们与陶寺遗址中人群的遗传联系和交流历史,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后续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将与合作者一道,进一步结合陕北石峁、晋南陶寺等遗址人群的核基因组和父系Y染色体研究,以更深入了解这些人群迁徙和演化历史,以及石峁人群社会结构等问题,更多揭开史前中国北方人群的互动发展、交流融合等谜团。
付巧妹说,这次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石峁文化有关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及与陶寺文化人群遗传联系的成果,由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共同完成。
最新发表的成果论文,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包括中科院古脊椎所硕士研究生薛家旸、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王文君博士、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邵晶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戴向明研究馆员。(完)
(中国新闻网)
中美科技脱钩背景下的科技强国战略
主讲人:吴善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主持人: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4:00-16:00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534-879-119)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一种未来哲学的追问主讲人: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5:00
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机器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伦理问题和对儒家“孝道”美德的挑战主讲人:张爱伦(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主任兼教授)
主持人:蔡湘远(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三)15:00
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
120-165-438)
STS如何重写防疫史,反之亦然 主讲:王程韡(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5:00-17:00
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928-396-723)
制度环境中的健康不平等主讲人:Jason Beckfield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9:30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中心
参与方式:讲座注册
认同的社会演化——以国家认同为中心的政治心理分析主讲人:陆屹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候选人)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0:00-12:00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由公众号北大清华讲座整理)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
数字时代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跨国比较视角主讲人:孟天广(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4:00
主办:清华社科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
我的博物馆情结主讲人:杭侃(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4:00-16:00
主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264-450-915)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验主讲人:方云(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9:00-20:30
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466-582-084)
被“弱化”的西南边疆:“同质化”区域重塑的西方经验与反思主讲人:罗群(云南大学教授)
主持人:滕兰花(广西民族大学)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9:30
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314-307-506,会议密码:22520)
从古代艺术作品看大运河的价值主讲人:燕海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主持人:李建平(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9:00-11:30
主办:北京学基地(由公众号北大清华讲座整理)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518-1651-3748)
守正开新:城镇历史遗产庚续与特色风貌营建
主讲人:卢世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0:00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700-146-115)
海洋科技对国际政治和海洋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讲人:张海文(法学博士、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9:00-20:30
主办:复旦大学法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712-686-367)
华侨农场田野行主讲人:郑雨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20级民族学博士研究生 )等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9:00--22:30
主办:广西民大民社院研究生会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336-770-532)
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的变革主讲人:雷江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2年5月20日(周五)19:00
主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314-355-323)
人工智能产品的伦理评估:可能与挑战
主讲人:田海平 (国际价值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 8:30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由公众号北大清华讲座整理)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346-290-502)
你的城市是什么颜色主讲人:郭红雨(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
时间:2022年5月21日 (周六)15:00-16:30
主办:广州图书馆
参与方式:广州图书馆视频号
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主持人: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 8:30-17:30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知网问题”五人谈主讲人:焦海涛(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张伟(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围(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叶涵(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主持人:郭传凯(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 19:00
主办: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778-712-338)
大平政治的思想体系及田园都市构想的教训主讲人:福川伸次(曾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大平正芳的秘书、贸易局长、产业政策局长)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 14:00-16:00
主办: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 790-6527-8818)
数字化加速度下的组织十大变化主讲人: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14:00-16:00
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MBA中心
金融科技及工程创新主讲人:叶明希(《财富》世界500强国际银行中国软件中心COO运营总监)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 18:30-20:30
主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336-795-888,密码:521521)
从众驱动和自我利益驱动的不诚实行为及其在疫情控制中的效应
主讲人:柳雅莉(深圳市光明集团法律总监)
主持人:钟小金(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招生主任)
时间:2022年5月21日(周六)19:00
主办: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
第四届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时间:2022年5月22日(周日)9:00
主办: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与方式:扫码参加
都市中产全职妈妈的社会参与和探索主讲人:李洁(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
主持人:高翔宇(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时间:2022年5月22日(周日)14:00-16:00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915-939-150)
从猿猴到人类主讲人:序茅(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国际灵长类协会会员)
时间:2022年5月22日(周日)14:00
主办:宁波图书馆
树立积极生活的阳光心态主讲人:沈雨曈(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时间:2022年5月22日(周日) 15:30-17:00
主办: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参与方式:B站【THU求真书院】
玉米育种中的创新主讲人: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二级研究员,玉米首席专家)
时间:2022年5月24日,星期二15:00 - 17:00
主办: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536-238-451)
畅想未来博物馆
主讲人:Geoffrey Alan Rhodes(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未来博物馆媒体创新工作室总监)
Mona Kim(巴黎Mona Kim工作室总监,2022年文创学院访问艺术家)
Olga Subirós(Olga Subirós工作室总监)
Lāth Carlson(迪拜未来博物馆执行董事)
Todd Palmer(Diversity in Design董事)
时间:5月26日(星期四)19:00-21:30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519-565-036,密码:475012)
乡村旅游与变化中的城乡关系—一项基于日本经验的探索主讲人:文玉杓(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名誉教授)
评议人:潘天舒(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主持人:梁永佳(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语言:英语
时间:2022年5月25日(周三)19:00-21:00
参与方式:Zoom会议室(会议号:8793-8533-909,密码:142335)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11工程大学:西北大学保研数据】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